在栖霞众多的村庄当中,庙后镇的“李博士夼”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之所以特殊,与其个性的名字不无关系,很多朋友听说这里之后,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村真的是因为博士而得名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对此问题也很感兴趣,但之前尚未专门去探访。一直等到前些天去它北面的骚志村(原属栖霞开发区,现归福山管辖)之时,从当地村民那里得知两个村庄并不远,中间有一条山路相连。路虽然有些崎岖,但勉强也能走开车。我们这才跨过山,来到南边的李博士夼村。

受地形影响,李博士夼的布局相当狭长,总体呈现出一个“人”字的形状,北、东、西三个方向,各有一大片房屋。而三者的交汇点,就是村庄中间的小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广场处,我们向一位老者打听了“李博士夼”村的由来,他笑了笑,说:“以前出了个博士呗。”

从字面上看,“李博士夼”的确是“李博士居住之山夼”的意思。但这位“博士”是哪朝哪代?具体叫何姓名?却都无人知晓。

并且,“博士”的古今含义并不相同,现在为学位,古代为官职(根据《明史》记载,翰林院和国子监均设有博士一职,品级不高,七品或八品。但通常是名门之后如孔孟嫡系或者饱学之人才能获得这一职位,因此具有很高的荣誉地位。)。“李博士夼”这个名字既然是从古代就开始叫起,指的自然不是现在的博士,而多半是古代的官职。如此看来,这个山村应该是挺有历史底蕴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博士夼”的名字到底有何由来?我们在村里没有打听到详细的介绍,在《栖霞县志》中也没有查到“博士”,最后在《栖霞市地名图集》上才找到了这样一种说法:“明崇祯年间,李姓从黄县李博士疃徙此,故名李博士夼。”

按照这个说法,李博士夼的“李博士”最早并非出在栖霞,而是明末从黄县(现龙口市)迁来先民为纪念故乡而沿用的称呼(沿用故乡名称的情形,在胶东村庄中并不鲜见,如龙口市南王村的先民,据记载就是来自蓬莱的南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询龙口市地图,在当地的确有个带“博士”字样的村庄,就是城北的博士西村。根据龙口地名资料的记载,明万历年间,李姓博士在此居住,取名李博士疃,后与村东马渠河子村合并组成三个村,该村位西,称博士西。以此来看,黄县历史上的确有个李博士疃村,并且建村时间早于栖霞的李博士夼,后者从前者迁徙,也确有可能。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当初具体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已经很难知晓了。

李博士夼周边山峦较多,在古代曾归外村大地主所有。大地主为了雇人看管田地,就招募了不少佃户来此定居。因此,李博士夼虽然冠以李姓,但村庄的姓氏种类颇多,有于、李、王、贾、徐、曲、吴、崔、衣、张、史、赵、胡、刘、柳等十多个姓氏。如此看来,这个博士夼,也堪称一个姓氏“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