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放……”随着对讲机里传出施放指令,每天清晨7时15分,在定日县气象局,都会有一颗探空气球携带着探空设备缓缓升入高空中,成为伴随着太阳升起的一道靓丽风景。
建于1956年的定日县气象局位于珠峰脚下,海拔4300米,属一类艰苦气象台站。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常年多大风和强降雪天气,年平均气温只有3.2℃,极端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44.4℃。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代定日气象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这里,奉献青春、服务人民。
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珠峰登山、旅游的国内外旅客络绎不绝。为解决天气因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阻碍,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对口援藏单位的支持帮助下,2015年,定日县气象局开发建设了珠峰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在珠峰大本营附近安装实景监控系统,并在前往珠峰必经的定日县鲁鲁公安边防检查站安装了气象服务显示屏,实时显示珠峰区域天气实况并滚动发布未来三日天气预报、每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沿线交通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等,为珠峰登山者和旅游者带来便利。
此外,2005年至2010年,定日县气象局在珠峰区域先后完成了中科院自动气象站、珠峰大本营无人自动气象站、绒布寺无人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三个自动站建成以来,在定日县气象局的精心维护下,从未发生过数据采集中断或传输异常等差错,确保珠峰区域气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自治区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日喀则市气象局副高级工程师尼玛拉宗说:“这三个站点的建设运行,填补了珠峰区域气象资料的空白,为珠峰区域生态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数据。”
定日县气象局从1959年开始承担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先后完成多项国际、国内重大活动高空气象探测保障服务任务。尤其是2008年在“奥运圣火登珠峰”气象保障服务中,定日县气象局组织业务人员提前一个月驻扎在珠峰大本营,不分昼夜,每隔两小时开展高空探测保障服务,为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提供了有力的高空探测保障。
“当时大部分人出现了头昏头痛、失眠等缺氧症状,部分人员还出现了手、脚、耳冻伤等情况,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圆满完成了保障服务任务。”已经在定日县气象局工作了26年的巴顿说。2020年5月,定日县气象局与区市两级气象部门一道,不仅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顶窗口期的捕获提供了气象预报服务,以及高空观测所获取各高度层的温、湿、风、压等高空气象数据,还为珠峰海拔最终测量结果的订正,提供了气象数据支撑。
定日县艰苦恶劣的条件,使很多年轻同志望而却步,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但是,事业还要继续发展,怎么办?
“没有人才,我们自己培养,没有队伍,我们自己建设!”定日县气象局原局长、日喀则市气象局局长扎西曾经立下誓言,一定要通过培养学习型职工、建设学习型单位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改变人才短缺的现状。
多年来,定日县气象局从最基础的地面观测业务抓起,坚持每年开展业务大练兵、大比武等业务竞赛活动,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单位跟班实习。经过几十年常抓不懈的努力,如今,定日县气象局业务人员个个都是业务能手,还培养出了自己的预报员。
“现在,我们不仅能独立开展本地天气预报业务,而且还结合当地群众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藏语语音天气播报,这些都是局里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结果。”定日县气象台台长卓嘎自豪地说。
定日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冰雹灾害多发频发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定日县气象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组建了人影作业管理队伍,每当冰雹袭来前,科学组织人影作业的同时,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引导农民群众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如今,老百姓思想观念有效转变,甚至主动邀请气象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局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利于稳定农牧业发展和,促进了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卡瓦下村村民尼顿高兴地说。
根据定日县政府出具的人影作业效益证明显示,近年来,定日县7个人影作业点年均开展近40次人工防雹作业,实际保护农田面积1.8万亩,炮控范围内未发生冰雹灾害,投入和产出比达1∶37。
“扎根边疆、服务高原,我们将永远默默地守护着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践行着‘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新时期气象精神。”巴顿坚定地说。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