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头条——电子制作站

大家好, 我是jackielong,国庆马上就要到了,在此先预祝大家节日快乐,出游的粉丝也请务必关注防疫要点,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也同时为全国的防疫工作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加油!另外,如果你确实没有心情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完今天剩余的时间,就看看发布的文章打发时间吧,哈哈~~

言归正传,《显示器件应用分析精粹》(以下简称“显示器件”)架构已经整理完毕,包含全书结构及每一章的组织思路,大部分绘图及显示驱动程序也已经完成,后续就是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全书共50章,预计字数约15万左右(不含源代码),详细阐述了包括LED(数码管与点阵)、LCD、VFD、OLED、EPD这几种主流的显示器件,这也是工程师最常用来DIY的显示器件(超出此范围的不讨论,例如等离子显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涉及的显示器件比较多,此类图书很容易陷入浅尝辄止的窠臼。换句话说,什么都讲,但什么都没讲明白,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为了撰写某种类型的图书,我当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有些图书还真没什么价值,大家都知道或容易获得的信息使劲讲,大家不知道的信息只字未提,这是作者的悲哀,更是读者的悲哀。

我这人写书有个毛病,总是希望达到“读者在读我撰写的图书时不断地发出赞叹”的目的,“哦,原来是这样呀,困扰我数年的问题竟然这么简单就解决了”、“这书写得太好了,用这么独特的思路写技术图书,比图外经典都不遑多让呀!”(好吧,想像出来的,么么哒~~)……有赞叹就意味着有收获,这也是本人觉得最有成就之处,为此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编排全书的组织结构及每章的叙述思路,这也(应该)是撰写图书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思路这个东西可不是以你坐在电脑前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有时候对于某些章节,需要集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打“攻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多数工程师看过的很多应用电子技术类书籍是这么做的:把英文数据手册的内容翻译一下稍加修改(或根本不修改)放上去。这是一般的、也是我极不认同的图书撰写方式,以这样的态度写书,作者本人当然要轻松很多,如果我也是这么做的话,《显示器件》这本书恐怕早就写完并交稿了,但是按照这种套路写出来的书基本不会有什么技术含量,更遑论什么特色了,也注定会被时间所遗忘。换句话说,如果某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由翻译内容来凑的,它的价值注定会非常有限!因为作者本身很少进行创新方面的工作,说得不好听一点:搬运工,如此而已!

我的做法是:先把技术手册进行精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官方例程及Proteus仿真分析),然后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各个要点串起来阐述,这样你阅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例如,ILI9341(TFT-LCD驱动芯片)的英文数据手册超过200页,相关的指令非常多,就算帮你把英文全部翻译成中文,用处很大吗?真没多大用!有人可能会说:汉化对不熟悉英文的人还是有用的。的确,但是作为一位工程师,你肯定对这样的经历深有体会:虽然知道某个术语的字面意思(每个字都认得),却不明白技术层面的意思。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将某个术语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这一波操作,更是要明白它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具体来说,我们总是需要多问一问:这条指令是用来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指令呢?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有些相似的芯片却没有这条指令呢?……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涉及到芯片硬件底层架构的实现方式。换句话说,我们要理解驱动芯片的硬件架构层面的知识,而不是说你把官方的例程跑起来,然后稍加修改实现相应的显示效果就完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很多显示器件都使用控制芯片来间接驱动,它的好处在于简化了工程师的负担,但越来越少的人去尝试了解它们硬件底层的实现,这包括(但不限于)动态扫描,PWM,电荷泵,温度补偿,BUS HOLDER、液晶偏压驱动,驱动芯片扩展,镜像电流源/恒流驱动,模拟开关,TFT面板二阶/三阶驱动,Gamma校正……

有人可能会想:了解那么底层的东东干啥嘛!跟工作又没什么关系,还涨不了工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技术层面的很多原理都是相通的,从表面上看,底层的知识好像对实际工作没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但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你的见识越多,也就能够为你开辟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有能力更快地发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示器件》首先花费十几章的篇幅讨论了LED,这并不是说它很复杂,而是因为LED是本书最开始探讨的器件,有些重复的内容以及新概念会集中在这里讨论。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是永远不会有错的!

全书占比最大的技术讨论是关于液晶显示(LCD)的,超过一半的章节都为它服务,主要原因在于LCD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它所包含的概念相对其它器件更多,因此做详尽的论述真的非常有必要。

VFD、OLED、EPD则在最后各安排了几章篇幅进行介绍,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很简单,而是因为当你把LED与LCD相关的内容学习完毕后,其它的显示器件几乎没太大的区别(没有太多新的知识需要过多讨论)。例如,LCD与VFD、OLED、EPD的显示驱动原理确实是不一样的,但是当你使用控制芯片间接来驱动它们时(这也是一种常态,毕竟直接驱动裸屏还是比较麻烦也比较少见),对于编程应用的你而言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控制芯片已经承担了复杂驱动时序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仅使用一章的篇幅来讨论显示原理(包括可能出现的硬件驱动问题及解决方案),再花费一章介绍一款比较常用的芯片硬件框架及其相应的驱动编程就已然足够,这也符合我原定的计划:把重复的内容分散并提前讨论,这有利于读者的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为了结构与内容的完整性,《显示器件》一书中讨论的大部分显示器件都有相应的编程驱动(以展示显示效果),同时也会给出完整的源代码示例(当然,有时候为了节省篇幅,把一些重复的内容去掉了)。在此过程中,你能够初步进入51单片机编程的行列之中,同时也将熟练掌握常用的驱动芯片控制接口,包括8080/6800并行接口、3/4线SPI、UART、I2C串行接口。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