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亮剑精神

最具亮剑精神的人物当数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李云龙这个人物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毕竟当年《亮剑》这部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形象入木三分,他身上那种“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永世难忘。

有人说李云龙只在艺术中存在,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物。说这种话的人需要去深入了解一下共和国艰苦卓绝的人民军队革命史。富有亮剑精神的革命军人在人民军队里比比皆是,灿若星河。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种亮剑精神存在于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从而让人民军队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令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心生敬佩。

亮剑精神逐渐成为了我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民军队的军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是老一辈革命人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换来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流淌在许多老一辈革命军人指战员的血液里,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李先忠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血硬汉子,逢战必亮剑

李先忠1901年1月出生于安徽六安县,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入党从一名普通战士开始干革命,之后一步步凭借战功升迁,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组织科长、营政委、兵站站长、书记员、教导员、团政委,河南陈留军分区副政委,广西钦州军分区副政委、政委,桂林军分区政委,中共桂林地委书记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有人说李先忠不是少将胜少将,这可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从他的资历、战功、能力、人品等方面都应该评少将以上军衔。可是他不在乎,他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先辈们一样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只求有功与国家,不算个人得失。

只因心中无私无畏,所以逢战才踊跃请战。他早期革命时期参加了六霍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 "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战斗都是冲锋在前,多次挂彩,却幸运死里逃生,伤愈后就主动要求归队。万里长征是李先忠一生中最为难忘的经历:啃着树皮和腰带和敌人战斗,死神随时可能降临,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才活着撑过来。

长征结束后,李先忠任八路军129师385旅13团营教导员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关家脑战役等抗日斗争,戎马沓倭寇,只为中华一寸田!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在的独立团部队原型之一就是李先忠所在的129师385旅13团,《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关崎大队的那场战役就是以关家垴战役为原型而改编出来的,因此有人说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李先忠。

李先忠百岁寿诞的时候,子女们问他:“哪一次战斗令他最为难忘?”老人激动不已地回答:“最难忘的是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在武乡县关家垴前线的炮团哨所亲临前线.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开始两个多月后,日本侵略军对我八路军革命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当时,彭德怀总司令要求129师趁各路日军返转之机,寻歼敌人。10月29日,日军冈崎支队500余人,被129师围在山西武乡县东南的关家垴高地。


由于关家垴易守难攻,129师虽兵力优势,却一时攻克不下。日军扼守要冲、火力强大,我军损失惨重,有的连打得只剩下3个人。残酷的战斗从29日一直持续到31日,由于增援的1500名日军已逼近,129师为保持主动再寻有利战机,撤出了关家垴。

此役被称为八路军战史上最惨烈的“攻坚战”,据战后统计,八路军伤亡600多人,日军伤亡300多人,李先忠身负重伤,险些阵亡。

他被炮弹碎片击中身体十几处,从阵地上抬下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会挺不过来了。没想到的是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撑了下来,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以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革命岁月里,李先忠先后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百余次战斗,多次负伤,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治愈后主动返回,为了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粉身碎骨浑不怕。

比较幸运的是,每次负伤后,他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救治保住性命,如:

1939年春季,在河北高邑县对日作战中,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右腮进入口腔,舌头和牙齿损坏,一只眼睛被打瞎,脸部严重变形。印度援华的医生柯棣华亲自为他做了整容手术。

性命保住,但是医疗条件有限,很多弹片在他身体内却再也没有取出来。经年累月后,有的弹片与肌体组织长在了一起,再也难以分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国家环境趋于稳定,李先忠也从桂林军分区上退下来,回到了安徽干休所,过上了退休生活。离休回家时,他主动提出不要任何待遇,不给组织上添加任何麻烦,将国家有限的资源给予那些依然奋斗在建设战线上的人。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给予他正大军区的医疗待遇,在看病方面不用愁。组织上想给他配一辆车,方便他生活中使用,他坚决拒绝。

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子女们会私自使用这辆公车,给组织添麻烦,更害怕子女因此产生“官二代”不良习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2010年2月16日,李先忠去世,享年102岁。令人动容的是,李老尸骨火化后,工作人员在火化后的骨灰进行清理时,发现了27块铁疙瘩—残留在老红军身体里约80年的弹片,最大的近2个平方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老在场的子女们当场忍不住大哭起来,8他们难以想象,80年来这些和身体肌体组织长在一起的弹片是如何折磨父亲的,可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父亲喊过一句“疼痛”,哪怕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牢骚”都没有。

同志们,是什么让李老这么坚挺地活着,是那作为军人顽强的生命,是那作为军人,奋不顾身的勇气,是那作为军人看到新中国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