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的科举考试可谓是人生中的一块“跳板”,一旦考上就是“鲤鱼跳龙门”,就能担任官职,光宗耀祖。出于各种原因,众人削尖了脑袋也想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报名,每一次考试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明代著名的“药圣”李时珍曾经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每一次都是名落孙山。在参加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因为长期劳累而患上重疾,高烧三天三夜险些去世。无奈之下,李时珍只得放弃他的举人梦,转而行医,没想到4年之后他就名扬天下,成为了千古名医,还著有192万字的鸿篇巨著《本草纲目》。由此可见,考试只是求职的“敲门砖”,真正决定未来的还是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为之不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难以想象的是:有人落榜了25次,仍旧在坚持。

这个男子从1983年到2021年间一直在参加高考,将近40年的努力都没有换来一个文凭,被人称为“高考钉子户”、“高考考王”。2021年是他第25次冲击高考,他为何要这样做,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光宗耀祖,还是为了赚取钱财博人眼球?

男子名叫梁实,出生于1967年,四川人。父母都是受人尊敬的老师,梁实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从小到大,在环境的影响下,梁实形成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他一直刻苦学习,期望有一天能够通过高考来获得成功,虽然从小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可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读书这方面没有一点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梁实第一次参加了高考,名落孙山。复读一年之后,仍旧没有考上。自此之后,梁实就像是和高考结下了“梁子”,他每一年都来参加一次高考。在当时,一旦考上大学,国家是会为其分配一个稳定工作,因此,为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再加上对于大学的向往,梁实选择了继续复读,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并把目标定在川大

虽然梁实很努力地在学习,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在1985年,他的第三次高考成绩仍旧不理想,仍旧是名落孙山。他想着,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平时脑袋里想着都是去哪里玩,只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也许下一次就可以考上。梁实的父母为此感到很担忧,再这样下去,他该如何生活,总不可能为了一场高考把人生都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梁实的收入都是靠着他自己打短期工,非常辛苦,要经常辗转在不同的地方。于是,在父母的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他最后还是去技术学校上学,但在毕业后,他只能当技术工人,梁实心有不甘,便继续进行着高考的准备。

02

1991年,梁实考入了一家木材公司,成为了正式工人,在那一年还娶了妻子。父母以为他会就此收心,好好工作,不再想着不切实际的梦想,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梁实仍旧没有放弃,他还在为着自己的大学梦而奋斗着,就算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已经不再包分配工作了,梁实还是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试前几周的时候,因为梁实是在职的正式工,所以需要工作单位出具同意他报考的证明,当时单位并不同意,没有想到的是,梁实直接去找了单位的上级,最后单位开出了证明,遗憾的是,这次梁实仍旧落榜,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折腾后,他离录取只差10多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梁实成为了下岗工人,他的孩子才1岁多,为了养家糊口,他在内地做些服装生意赚了一些小钱,而后又辗转做了很多行业。令人惊讶的是,梁实虽然读书不行,但他在商场上混得很好,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在当时,他看到了国内建材事业的发展前景,当机立断做起了建材生意,因此很快成为了百万富翁。

直到现在,梁实已经54岁了,不爱打牌、不爱烟酒,因为长年累月的坚持参加高考,他最大的爱好已经变成了看书学习。令人无奈的是,他的孩子都已经考上了大学,他却还在等待下一次高考,他还想着要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祸兮福所倚。”当孩子不管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灰心丧气,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从事适合的行业。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读书不好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只是说明他在其他方面更有才能。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带孩子参与各种技能活动,一起发掘孩子的各项能力和天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