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月十五大端阳节,也是五月的望日,老话说:“望日莫出门,端阳躲一辰”,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什么是望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望日?

人们常说的农历其实是以阴历为主,又兼顾了阳历的成分,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制定的,由于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为二十九天半,所以阴历的小月为二十九天,大月
为三十天。

人们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叫做“黄道”,把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叫做“白道”,当月亮正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时,就称为“朔”。也就是月亮正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那一天的白天就是朔日,而那一天的月亮就是朔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朔望日”表现在农历之中,就是每个月的初一为朔日,十五或者十六为望日。因为月亮在白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二十九天半,正因为多出来的半天,才导致了阴历有大月和小月之分。正因为有那半天的存在,才导致了望日有时候是十五,有时候是十六。

一般情况下,农历小月的“望日”是十五,大月的“望日”就是十六。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说,因为望日是月亮最圆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朔日时,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个球体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就会产生日食,所以日食如果出现,一定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同样望日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当三个球体位于同一直线时,地球就遮住了太阳光,就会出现月食,因此月食如果出现,一定是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也就是望日。

因为太阳对地球和月亮之间都有引力,从而导致了月亮轨迹的偏移,所以不是每个月的望日都会发生月食。但是望日和朔日时,也是月亮对地球产生“强引力”时期,比如潮汐就与月亮的强引力有关,因此初一和十五前后的潮汐是最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月亮的强引力时期不仅会引发潮汐,而且对人也是有影响的。人们发现每到朔日或者望日前后,因为月亮引力的缘故,就会导致事故多发。因此古人认为月圆之夜就是不好的,现在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月亮效应”。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人在外出之时,总要避开月亮的强引力时期。那么月亮的强引力时期分别为:朔日、望日、上弦、下弦前后。其中初一为朔日,十五或十六为望日,初七初八为上弦,二十二或二十三为下弦。所以民间还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一说,其实就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日莫出门,端阳躲一辰

由于望日正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所以就有了“望日莫出门”一说。而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以前的端午节其实是午月的午日,那一天的午时就是“三午相逢”之时,午为火,三午相逢,代表着火太旺了,所以要“避午”,就是避开午月午日的午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把五月的初五定为小端午,十五定为大端午,二十五定为尾端午,而这三个端午节其实是从午月的三个午日演变而来的。因此就有了“望日莫出门,端阳躲一辰”的说法,意思就是午时要避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