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4日消息(记者 汪慧)自去年6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双向波动、总体稳定,但在今年四五月出现了较快的升值走势。在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避险?记者采访了华夏银行海口分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包小平。

大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不够重视

什么是汇率风险?据包小平介绍,一般来说,进出口企业的损益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经营性损益和汇兑损益。经营性损益来源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业务,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时,按记账本位币结算产生的差额。

“从签订合同到收付汇,企业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这就是汇率风险。”包小平告诉记者,汇率风险敞口一般来源于:出口货款收汇、进口货款付汇、外币存款等资产、外币贷款/债券等债务、境外投资、报表折算等。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查阅到的一份外汇管理局调查也显示,仅有20%企业能够主动及时规避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在汇率波动加剧时才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一些企业甚至利用外汇衍生品谋取收益或从事套利活动,严重偏离主业。

这样的情况在海南也普遍存在。包小平告诉记者,海南省某水产出口重点企业M企业正是在遭受结汇损失后,更加意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M企业加工的水产品大量向境外出口销售,通常是发货后1个月收款。由于人民币强势、美元结汇价格走跌,出口收汇的美元结汇损失巨大,据企业估计,2020年该企业汇兑损失达到500万元。今年初,企业仍寄希望于美元升值,遂未能及时有效管理汇率风险,导致汇兑损失进一步加大,加上疫情情况下物流成本急剧上升,经营步履维艰。

建议:外贸企业应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为帮助M企业扭转汇兑亏损,华夏银行海口分行多次与企业开展一对一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交流,为其详细制定外汇避险方案。最终,企业确定采用远期结汇的方式,提前锁定了出口收汇的结汇汇率,之后则无需担心汇率波动、专心安排生产和发货。

包小平说,“汇率风险中性”是当前监管部门倡导的理念,是指企业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立足主营,聚焦主业,不盲目“追涨抛跌”, 理性选择银行结售汇及衍生品业务。

她举例谈到,部分企业倾向于通过对汇率走势的主观判断“追涨抛跌”,如预测美元走跌,就通过增加外币债务(包括向境内银行借用外汇贷款)和加杠杆等方式,过度持有本币资产和美元负债,赚取汇差收益,一旦汇率走势相反,将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使用了衍生品来锁定未来汇率,一旦最终交割日的即期市场汇率更优,就会觉得亏了,保值避险的意愿下降。”包小平表示,实质上,汇率避险的核心在于“保值”而非“增值”,企业应考虑市场行情套期保值整体情况,降低经营成本波动性,而非关注单一外汇交易的“更高收益”。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呢?她建议,企业经营应聚焦主业,财务管理应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

目前,海南银行业机构都在积极地针对各类企业对衍生产品的不同需求,加强产品研发,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以华夏银行海口分行为例,该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外汇避险产品一体化服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期权以及组合型产品。近两年,华夏银行海口分行为进出口企业解决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的需求,实现了出口企业客户成倍增长,该行还利用结汇牌价优势以及大额询价机制,为出口企业客户带来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