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万亿资产的招商局会拿一张五分纸币作信物?为什么一块石头能被“请”进中南海?为什么世界五百强央企的董事长对一件马甲念念不忘?这一切的答案就在近期播出的纪录片《信物百年》中。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中国经济脉络与红色传承,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纪录片《信物百年》。该纪录片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把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发展史作为党百年征程的缩影,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一块特殊的矿石,一部残缺的电台,一个小小的罗盘……在共产党带领国有企业迈向辉煌百年的壮阔历程中,这些被打上深刻红色烙印的物件也成为伴随企业成长的“初心”信物。《信物百年》精心挑选了100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信物,引出100个信物背后的国企故事,带领观众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铭记历史,写就初心不变;百年信物,传承红色基因。《信物百年》从信物入手,用鲜活的实例把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科研制造等领域无数的感人事迹、精彩瞬间、时代音符定格下来,映射出党的百年峥嵘,让接续奋斗的精神之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以信物为点、人物为线

串起百年光辉岁月

《信物百年》采用“演播室讲述+影像资料补充+历史见证者采访”的形式,真实地还原历史细节。多角度的叙事呈现和精致细腻的画面质感,为该纪录片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沉浸感,全方位呈现了党领导人民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世界奇迹。

节目组力求寻找独具特色与代表性,并且能够承载时代记忆、传递企业精神的信物,以信物追忆革命岁月,昭示信仰与传承的力量。以“物”引入,在多元的表现手法中,该纪录片解析了党何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件件历史信物铭刻了党砥砺奋进的足迹,成为百年奋斗史上的生动注脚。

中国中车带来的信物是一“鸣”汽笛,这是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上的汽笛,终结了中国不能独立制造机车的历史;中国移动带来了新中国第一部移动电话“大哥大”,讲述为了让中国迈入移动通信时代,贷款发展移动通信的故事;东航集团的信物是四顶飞行帽,展现了不同时期里飞行员的使命和担当……

一件件红色信物像是时光机,让观众穿梭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存亡、为了光荣与梦想而奋发图强的昂扬力量。红色信物是《信物百年》的叙事起点,而企业负责人作为信物的守护人、历史的见证人和企业精神的传承人,在叙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余剑锋作为信物讲述人,介绍了中国第一块铀矿石。1954年,新中国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同年10月,他们采集到了中国第一块铀矿石。这块铀矿很快被带到北京。

当听到盖革计数器测量该矿石发出“嘎嘎”的响声时,毛主席说道,“我们的矿石还有很多没被发现嘛!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铀矿。”铀矿的发现为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也奠定了我国的大国地位,支撑起了民族自立的脊梁。

在企业负责人的娓娓道来中,展现了企业初心,也体现了行业精神,诠释了党的百年奋斗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和坚定信念。有温度的讲述赋予了该纪录片强大的感染力,情感层面上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信物承载信念,信念坚定信心。《信物百年》用信物和企业负责人的口述“穿针引线”,串联起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各个时期,立体、生动地记录了党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伟大历程,创新再现了党百年创业、百年奋斗、百年筑梦的影像史诗。

忆往昔峥嵘岁月

挖掘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信物是凝固了的时光,承载着一抹抹深情,它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诉说着或感人或曲折的故事,默默传递着感动与温情。《信物百年》带领观众走进悠悠岁月,揭开信物中隐藏的“故事密码”。

《暗藏万金的特制马甲》一集讲述了联和行创始人杨廉安,穿越八千里战火“雪中送炭”,支援战争前线的故事。1941年12月8日,日军轰炸机猛烈轰炸香港,不久香港沦陷。联和行成立以来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但香港沦陷让联和行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联系。联和行暂存的大量资金成为摆在杨廉安面前的难题。

杨廉安亲手缝制了一件马甲,把所有资金卷成小卷,塞进马甲的小口袋里,然后将沉重的马甲穿在身上,保护着大额资金,以“难民”的装束融进了逃难人群。杨廉安穿过日军侵占的广州和战火硝烟中的南宁;穿过紧张备战的桂林和山路蜿蜒的贵州,从初春走到深秋。他穿着这件马甲一路化缘,即使吃着残羹剩饭,也没动一分资金。

杨廉安最终找到了当时中共南方局负责人,也是鼓励他创办联和行的周恩来总理,将马甲里的资金分文不少地交给了组织。联和行及时到来的资金,为因资源短缺陷入困境的抗日组织带来了极大鼓舞。新的希望如星火燎原,满天闪耀。

有了目标,再远的航程都在脚下;有了信仰,再艰难的道路都会去闯。红色信物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实践。百年信物、百家企业共同讲述着党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的光辉形象。

信物的背后可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可能承载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挖掘这些信物背后的故事,提炼其中的丰富内涵,能给观众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激励。宣传好这些红色信物,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党的精神血脉。

汲取精神力量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从半部电台到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从一个火车汽笛到遍布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演进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红色信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向我们诉说精神信仰,凝聚初心力量。

《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一集回顾了我国电信事业起步、发展的岁月。上世纪20年代,无线电短波技术开始应用于战争。刚开始开展武装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敏锐意识到这项技术可能发挥巨大作用。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缴获了一台电台设备。由于战士们以前没见过电台,收缴时破坏了电池和发报设备,造成该电台只能收听而不能发报。

当时敌军没想到红军会有无线电台,因此在无线电通信中无所顾忌,时常通报驻地位置。在第二次反“围剿”时,敌军一部队的行动方案被红军监听到。经过周密部署,红军取得大捷。这样一个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电台,被红军战士视为珍宝,伴随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在一次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我国的电信事业也由此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半部电台起家的红色电信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电信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第一通国际电话、第一座长话大楼、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封电子邮件……2020年初,中国电信仅用3天时间,就为火神山医院开通了超高速5G网络连接,依托云网融合优势与央视联合打造了亿万人关注的“云监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电信事业的伟大腾飞都离不开这“半部电台”。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电报已经远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网络通信进入“万物互联”的云网融合时代,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时代虽在变迁,但红色电信精神却一代代接续传承,历久弥新。

一件信物是一段历史,百件信物是一种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一件件生动的红色信物,是一代代国资国企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的初心印记,承载着中央企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坚定信念。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把开展“信物百年”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积极组织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讲述“镇企之宝”背后的故事,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达到睹物增信、睹物明理的效果,为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物百年》用饱含深厚情感和历史细节的笔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片以广阔的视角、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创新的手段,真正让党史活起来,让信念燃起来,让信仰的光芒照耀历史的天空。

讲述信物的故事就是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在挖掘信物故事过程中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信物百年》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央电视台建党百年宣传报道的又一精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