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后勤跟不上,与美军相比,志愿军还不能算是一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军队,没有完善的后勤支援体系。在国内作战有根据地可以依托,这个问题不算很突出,可是到了朝鲜,后勤对战斗力发挥的制约作用便越来越明显。

根据志愿军的经验,同样准备一周的粮食,在国内可以打7到10天,甚至半个月,因为地方政府会提供支援,而在朝鲜最多不能超过5天,就必须等待后勤部门把粮食送上来,否则要饿肚子。所以,美军把志愿军的战役进攻称为“礼拜攻势”。

朝鲜北部属于温带气候,粮食生产仅够自给,志愿军入朝时,战争已经打了半年多,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群众的手里都没有太多的余粮。1951年的夏秋又发生了特大水灾,粮食生产又大受影响。一句话,朝鲜人民也过得苦啊。

但即使如此,朝鲜政府和人民仍然尽最大努力筹措粮草支援志愿军。前三次战役消耗的粮食中,有四分之三来自于朝鲜政府和人民,仅第三次战役便借粮3万吨,缓解了前线部队的缺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朝鲜人民还积极为志愿军服务,运送物资、修筑道路桥梁、照顾伤员,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支前热情丝毫不亚于国内根据地群众,更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金老大娘是一名普通的朝鲜妇女,60多岁,丈夫12年被日本鬼子杀害,作为劳动党党员,她把三个儿子都送去参加了人民军,只剩下她自己在家劳作,老黄牛是她唯一的伙伴。别看金老大娘年纪大,身体仍然很健康,砍柴耕地样样在行。

1951年9月,一支志愿军高炮部队奉命守卫三登车站,电话班住进了金老大娘所在的村子。志愿军原本就是人民解放军,军民鱼水情是看家本领,很快就和村里的朝鲜群众打成了一片。

这天,一名小战士生病下不了床,而班里的任务又重,只好交给金老大娘照顾。其实大伙儿没什么不放心的,平日里管金老大娘叫“阿妈妮”,朝鲜语“妈妈”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语言不通,但金妈妈跟革命老区的大娘们没有什么区别,把志愿军战士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只要有她在,生病的小战士一点也不用担心。

果然,金妈妈拿出苹果和糖,让小战士多吃点补补身体。小战士哪里肯吃,这些都是金妈妈一直珍藏着的,准备儿子回来时吃的。可金妈妈坚持把东西放在床边,让小战士赶紧养好身体去打美国鬼子。

突然,空中传来尖啸声,一架美国飞机掠过屋顶,随即响起了密集的机枪声和爆炸声。小战士一边推金妈妈,一边大叫起来:“阿妈妮快跑!防空!

哪知,金妈妈一把拽住小战士的胳膊,把他背在了身上,踉踉跄跄地朝屋外跑去。刚出门,一颗炸弹便在不远处爆炸,金妈妈连忙把小战士放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炸弹掀起的泥土溅了金妈妈一身,她的前额被弹片擦破,流下了鲜红的血液。金妈妈顾不上伤口,抖掉身上的泥土后,再次把小战士背起来,拼命跑向防空洞。

等进了防空洞,金妈妈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小战士撕掉衬衣袖子,想给金妈妈包扎一下伤口。可金妈妈突然想到电话机还在屋子里,转身又冲了出去。

敌机在村子上空盘旋,不时俯冲下来扫射投弹,小战士心里揪成一团,盼望着金妈妈不要被敌机击中。这时,洞外传来牛的叫声,是金妈妈养的那头老黄牛。

金妈妈平时最关心这头老黄牛,只要牛一叫唤,她必定要围着牛转一圈,确定没有哪里不舒服才放心。半夜里金妈妈还要起身到牛棚里看看,不然她就睡不踏实。

可是,小战士看到金妈妈冒着敌机的轰炸,一趟趟跑进屋,只顾着抢救志愿军的器材,根本没去管老黄牛。子弹和炸弹掀起的一阵阵烟雾,把老黄牛给裹了进去。

好不容易等到敌机扔完炸弹飞走了,小战士这才看见空地上堆满了电话班的各种器材,都完好无损。金妈妈坐在地上,手里抓着老黄牛的缰绳,老黄牛却倒在地上,鲜血正汩汩地往外涌。

金妈妈为了抢救志愿军的器材,顾不上心爱的老黄牛,这头伴随金妈妈很多年,又能耕地又能驮东西的老黄牛,就这样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给打死了。

小战士强撑着病体,爬到金妈妈的身边,抱住她一个劲儿地呼叫:“阿妈妮”。周围的群众也围了过来。金妈妈看到小战士安然无恙,脸上这才有了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妈妈只是千万朝鲜群众中的一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家人,全心全意地去爱护。她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同时也是志愿军的母亲。

著名的“志愿军妈妈”柳梅全家吃糠咽菜,省下大米给志愿军的伤员,她为伤员们喂饭倒盆,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盖在伤员身上;19岁的韩桂芝在敌机轰炸时,先把四名志愿军伤员背出来,她的弟弟却已经被烧死在火场中,她还反过来安慰伤员们不要难过;登报的“志愿军妈妈”咸妈妈在上甘岭战役时,仅一周时间就为志愿军战士洗了七百件衣服......

飞虎山战斗中,志愿军的补给线被敌人的飞机和炮火切断,已经断粮两天了。朝鲜群众冒着猛烈的炮火,把饭送上了志愿军的阵地,而他们付出的代价是牺牲30多人。

电影《上甘岭》里老王送苹果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志愿军身上,朝鲜群众同样在用生命支援志愿军。就在上甘岭战役中,支前的朝鲜群众多达8400人,上至六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六、七岁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架队员方元根因掩护志愿军伤员牺牲后,他父亲方兴福赶过来,没有先料理儿子的后事,抬起儿子留下的担架,继续完成儿子未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事迹的主人公如果换成根据地的群众,也完全没有违和感。朝鲜人民的热情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使志愿军指战员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为何而战,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保家卫国,也是保卫朝鲜人民的家园。

很多人把中朝之间的友谊称为“血盟”,新中国牺牲了将近20万志愿军战士,还有数十万人流血负伤,把朝鲜政府从亡国的边缘拯救出来。

这是真正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对别国有如此无私的付出。这种友谊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还存在于两国人民之间,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被侵略历史,都让两国人民团结起来,无惧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