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赛季,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击败我,不管是在情绪上、精神上、身体上,还是战略上。一旦我达到这种境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除了健康原因,任谁也不能让我放慢脚步。那时,湖人队围绕我囤积了足够多的天赋,我们有能力向总冠军发起冲击。我猜对有些人来说,如果你达到巅峰,可能很难继续保持锋芒。对我来说则不然,我的字典里从来都没有“够了”。我总是渴望变得更好,得到更多,这很难解释。一方面,我对比赛始终充满热爱,另一方面,我的记忆总是很短。向上的欲望会持续激励我前进,直到退役挂靴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策略是利用身高优势,在他头顶上投篮。不需要做任何假动作,不需要任何试探步,不需要背身强打他,只需要在他头顶上投篮出手,因为我的视野已经足够开阔。我所说的不是那种需要精心设计的接球投篮。当艾弗森防守我的时候,我可以在最舒服的位置接球,比如像中低位这样的进攻区域,他无法阻止我接球。我能否到更深的位置去接球,比如禁区之内?能否从25英尺(7·62米)之外就开始持球突破?能倒是能,但这些做法不够聪明。我之所以选择不在禁区内接球,是因为76人队会在内线为我布下重重陷阱。我可以远远拉开,持球突破,但他们会快速协防,同样迫使我掉入陷阱。通过在肘部区域和两翼中距离位置接球,我可以规避掉所有风险。他们不可能阻止我接球,我也不必为了获得开阔的出手空间而额外运球。

和阿伦·艾弗森正面交锋,我总是竭力弄清楚,他何时会变得更有侵略性。让我先补充一下背景信息。在拉里·布朗的战术体系中,阿伦的个人进攻自有其高潮低潮。一开场的几分钟,球员会在场上分散开,相互传球,试着让所有人都能触球。然后,大约在10分钟到8分钟那段时间,阿伦会启动个人进攻。为了破译那些进攻模式,我倾注了很多心力。我逐渐对这些模式了然于胸,每当阿伦进入得分爆发期,我就尽我所能进行延阻。我会跟他发生肢体冲撞,用身体对抗压制他,封盖他的投篮,迫使他在远离篮筐30英尺(约9·14米)区域接球。只要我能让他感到挫败,就能极大干扰他的比赛节奏。

然后,每当阿伦陷入低潮期,我就允许他接球。如果之前的几分钟进展不顺,他不能在得分上打开局面,很快就会变得一意孤行,更容易掉进我们设好的防守陷阱。这会让他更加沮丧。我对阿伦的另一种防守之道也与时机有关。本质上讲,我会特别注意他从接球到攻击所消耗的时间。如果他接球之后的节奏大致是这样:“一二三,二二三,出手”,我就掌握了他的进攻“生物钟”。他下一次拿球,当我发现他处在“二二三”的节点,我就可以先发制人,破坏掉他的出手。

我防守那些伟大球员,他们通常也会竭力防守我。那就意味着,当我们控制球权时,我们会全力拼抢进攻篮板。但如果是对位阿伦,只要我们一出手,我会马上确认他的位置,反复问自己“他在哪儿?他在哪儿”?因为他绝不会在防守端跟我对位,毕竟我的体形优势太过明显。我会向他飞奔而去,把他堵得严严实实,避免他发起反攻。如果你能压制他的气势,避免给他轻松上篮的机会,防守他就不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鲁本·帕特森一起打过球,我知道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的确擅长防守,但他竭力鼓吹的“科比终结者”云云,就是个笑话。在我看来,他不过是用这个噱头来抬升身价,以便在自由球员市场上获得大合同。这个点子听起来不错,但做得不好。不久前,我告诉他:“如果你想玩这种花招,你应该先给我打个电话,跟我说,‘科比,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承认我是你遇到过的最好的防守者,帮我拿到这笔钱’,然后再去大肆宣传。”我本可以为鲁本·帕特森做这些事,我乐于帮助他。但他不经我同意就肆意妄为,这让我别无选择,只能每见他一次就灭他一次。别无选择。

很多球队都希望用一名防守球员给我制造麻烦,但我乐于摧毁这些所谓的“科比终结者”。当我们具备总冠军级别的实力时,其他球队的总经理总是针对我们来构建阵容,希望能取而代之。办法之一就是签下所谓的“科比终结者”,付他薪水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防住我。每当有球队这么做,我就会打得他们灰头土脸,让他们对自己招兵买马的能力产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对手感知到你的心态,你可以腾空而起,来一次暴力扣篮。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明白,你上场的目的是不择手段地羞辱他们。这同时为你的队友定下情绪基调,让他们知道,你会在这场比赛中勇攀高峰,激励他们与你一起奋力攀爬。听着,你不能只是一个劲儿往内线冲,指望靠这样就能灌篮得手。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必须了解防守。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反复研究比赛录像,观看对手最习惯的盖帽方式,他们倾向于高高举起哪只手,习惯于后退到哪个位置。只要对这些信息有了足够了解,你就知道该怎么发起进攻,怎么与他们对抗。显然,迪肯贝·穆托姆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防守球员之一。他身材高大,体形精瘦,深知怎么钻裁判的空子。他擅长很多小花招,有一招是用左手轻描淡写地推你一下,让你在空中失去平衡。他这一招玩得炉火纯青,看上去好像一点儿都不犯规,但实际上,悄然探出的左手成了他的杀手锏。

在那种情况下,我的回应非常简单:我必须让迪肯贝知道,他不算什么真正的威胁,我才是。于是像他一样,我也会使用左臂和左肘。它们能创造出空间,更重要的是能传达我的信号:如果你再跳高一点儿,就会跟我的手臂来个亲密接触,那可一点儿都不好玩。像往常一样,你想要成为球场的主宰者:实施惩罚,肆虐篮筐。

当迪肯贝·穆托姆博用左手轻压在我身上,我的左臂在提醒他:我才是真正的威胁。

【本文节选自《曼巴精神:科比自传》,作者:科比·布莱恩特,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