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内卷”成为热门话题,很多职场人既不想“躺平“,也不希望被”内卷”。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职场人如何避免焦虑,树立健康的职业发展观?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建议职场人从更长远的角度规划职业发展,相比眼前的薪水,更应关注自我的持续提升及成长,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从而摆脱“内卷”,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职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为了高薪酬,你愿意被内卷吗?

此前,字节内部完成关于大小周工作模式的员工意愿调查,结果显示,1/3人支持取消大小周,1/3人不支持取消,这一结果引发打工人到底是“主动内卷”还是“被动内卷”的讨论。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希望延续大小周工作模式的员工主要因为加班费高,不愿意损失掉这部分收入,而并非热爱这份工作。这种动机无可厚非,员工之所以愿意承担组织安排的各种工作任务,其原因就在于期望自己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回报,特别是物质报酬。

2020年,我们对全国近五万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人排在首位的择业标准就是薪酬水平,毕竟他们需要首先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自我实现。 从客观上来讲,996、大小周的工作模式并不是职场人的主动选择,而是各行各业竞争加剧,传导到工作领域所致,也就是大家说的“内卷”。从前我们是“955”,现在变成了“996”甚至是“007”。在这样的加班大环境中,职场人为了进入互联网大公司、获得高薪酬被迫选择了“996”、“大小周”的工作模式。诚然这种工作模式在短时间内给个体带来了丰厚的薪水,但长期在一份工作中高强度的重复,很难带来职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会降低年轻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甚至损害年轻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职业生涯状态。

如何脱离这种“内卷”的状态呢?更多关注自我的成长而不仅仅是薪水的多少,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年轻人在择业时也非常看重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只不过由于生存的压力,也由于金钱上的攀比,可能会使很多人忘记初心,卷入到上班挣钱的滚滚洪流中。相对比每个月都能到手的工资而言,成长和进步需要的时间周期更长、更难以用十分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对于年轻人来说,挣钱是紧急的事,而进步发展,打造职场竞争力才是重要的事。 我国的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延迟退休已经是这一代的职业命运。以长远的观点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透支自己的时间和健康,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专注自己的长处,打磨自己独特的技能,使自己成为职场上不可替代的人,这才是职业生涯正确打开的方式。

年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如何应对职场焦虑,提升幸福感?

全民内卷的时代,很多职场人表示“我本来想躺平,结果被内卷”,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觉得看不到奋斗目标,缺少幸福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没有明确的职业成功标准。

在对于职业成功的定义当中,虽然存在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客观成功(如报酬、晋升次数、权力和财富等),但事实上每个人内心都有其自身对于成功的定义。这些人们在职业发展中努力得到的客观结果,只是所谓成功的客观标准,如何评价这些结果,才真正直接影响了个体对于能否将其称之为成功的主观判断。

因此,我整合了主观职业成功标准和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基础,通过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探究,提出了“职业成功观”这一新概念。

职业成功其实是一个评价性的概念,它与评价者的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职业成功观就是个人主观的职业成功标准,这一概念由外在报酬、内在满足与和谐平衡三维结构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静洲等学者(2016)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职业成功观与职业成功感有正相关关系,这证明了职业成功观的动力支持作用,说明职业成功观在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帮助了个体职业目标的形成,增强了个体的工作动机,有助于个体实现职业成功,并且在自己看重的职业成功观维度上感知到了更多的职业成功。因此,面对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职场环境,职场人更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成功观,了解清楚自己到底认为什么是职业成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到底看重的是什么,才能进一步通过实现这一目标增强自己的幸福感,从而减少很多焦虑和迷茫,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