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夏天,28岁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没有躺平在父母留下的丰厚遗产上,而是只身前往飘摇动荡、渺无人烟的南美洲,开启了一场长达五年的考察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西班牙出发,先是探索了亚马逊水域的两条河流和热带雨林,接着又穿越了纵贯南美洲大陆的安第斯山脉,足迹遍布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地。

某一刻,他突然灵光一现——他发现,自己在探险期间,各个地方看到的植被似乎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他在厄瓜多尔看到的一种苔藓,在德国的一个森林里似乎也曾出现;他在委内瑞拉看到的一种高山树,此前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也亲眼目睹;他在墨西哥看到的松木、橡树、柏树,在加拿大也曾擦肩而过……

这时,他开了一个日后彻底改变人类对“自然”认知的脑洞:大自然是一个“活着的整体”,犹如一张生命的大网,各类生命和物质,不仅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存在着无形的相互作用力。整个大自然的运转,由某种全球共通的模式和规律所支配。

“万物互联”的意识第一次登上了人类的思维世界。

这一猜想,直接影响和启发了另一个颠覆人类数千年认知的人。

达尔文。

一 让生物学接管算法和AI系统

如今,继自然发现之后,我们也正在进入一个由AI和算法所构建的另一种“活着的整体”之中。

我们早已进入了一个智能系统几乎无所不在的时代。

一个人从一睁眼开始,就生活在一个AI构造的世界里。你手机上刷的新闻,吃饭时候点的外卖,出行时候叫的车、走的路线,在交友软件上的约会,等等这一切,都有AI算法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一些极小的事情上,比如你能不能免费借到一个充电宝,能不能在办公室的零食货柜里刷脸买东西,也都全凭AI系统决定。在全球应用比较普遍的34万种AI相关的发明当中,超过一半都是在2013-2019年这6年之间被研发而来。

越来越多的学家、AI专家都在不断思考另一个崭新的命题——我们应该借用生物学的系统思维,来研究AI系统。

传统的AI研究者,主要来自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们。他们倾向把AI看成是有特定功能和目的的工具。例如,有些AI系统是人脸识别的工具,有些是用来做自动驾驶的,有些则是用来做数据挖掘。

但这样的工具化的视角,导致了计算机科学家在评估AI系统“好不好”的时候,主要关心的维度是AI能不能完成它在创造之初被构想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对于人脸识别的AI工具,计算机科学家主要会评估,它能不能准确地辨别物体;对于自动驾驶的工具,科学家会评估它在各类天气条件下表现怎么样;对于数据挖掘的工具,科学家会评估它能不能精准地识别广告商想要定向吸引的客户,等等。

这种评估模式,在AI系统还不普遍、不复杂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随着智能系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它们跟人类社会的互动也越来越复杂,一群智能机器与另一群智能机器联动与影响,已经越来越“涌现”出令人类琢磨不透的新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我们应该借用生物学的系统思维,重新审视形同自然生态一般,一个一个分布在各个角落AI系统。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模仿研究动物行为的思路来研究机器或者说算法的行为。这种研究不仅涉及研究算法的功能,还涉及研究算法的发展和进化,研究它是如何跟环境互相影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像研究生命本身一样——科学家不仅关心动物内在的生理结构,还关心那些影响动物行为的外在因素,比如动物所处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如此一来,AI便不再是一套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和人类社会产生复杂互动的“慢变量”。我们便从一种更高的视角、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框架来理解这个慢变量的影响。把算法和社会的互动看作一种整体来理解,在这个整体当中,很有可能存在着算法发展遵循的独特的逻辑和规律,就像大自然有它运行的规律一样。

二 特斯拉的科技化与生物化

当理解了这些看似直男视角的背景认知,我们也才能真正明白特斯拉近日提及的“Dojo超级计算机”的历史野心。

早在2019 年,马斯克便不断预热名为“Dojo”的神经网络训练计算机。一直藏不住“秘密”的马斯克手舞足蹈地表示:Dojo 能够处理大量的视频数据,从而实现完全依靠视觉的自动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近日,特斯拉的人工智能主管 Andrej Karpathy 透露了该公司的最新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允许汽车制造商放弃雷达和激光雷达等辅助设备,完全依赖高质量的光学摄像机实现自动驾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基于视觉的,主要使用神经网络,理论上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发挥作用”。

关于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差异,想必很多童鞋早有耳闻。不同于很多车企及科技公司采用“雷达”来充当汽车在无人驾驶时的感官系统外,马斯克则直接选择借助摄像头来充当汽车“眼睛”,来进行图像处理。

因为他认为,人类本身就是靠眼睛来识别和判断一切的,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汽车也理应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就正是一种生物学思维吗?

对此曾经很多人提出批评与质疑,认为马斯克此举纯粹是为了为特斯拉省去种种雷达的高昂成本。因为人类虽然是靠眼睛来识别外界,但却是由无比精巧的大脑结构来进行各项复杂运算,然后以最快的时间给出行动指令。

如今,Dojo 超级计算机,这颗特斯拉“摄像头”眼睛背后的大脑也终于来了。

多云君看过许多中国汽车大佬对于特斯拉及马斯克种种行径的评价。造车新势力们很“团结”,不管是蔚来的李斌,还是小鹏的何小鹏,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揶揄特斯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却曾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说:现在中国人都说自己要搞电动车,有电池、电机、电控就和特斯拉一样。这个谁都可以搞,太简单了,只要花一点钱给工程公司,搞什么样的车都行。但大家表面看到特斯拉是在造车,而它的本质是要构建它的线上技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造车,造车只是它构建线上技术的一个载体、一个实践、一个实验室,汽车工业大规模嘛,必须满足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可持续等,造车难就难在这儿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配套技术的应用、基础设施的形成、基础能力的形成,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等,这都要构成一个无比严谨的配合和闭环。(这些能力虽然特斯拉目前也都没有)但它正在朝这个方向搞,这是它的最终目标。

多云君虽然不是马斯克的粉丝,也不是特斯拉的车主,但一直有个观点,那么就是关于特斯拉造车,要结合马斯克的其他业务版图,太阳能、脑机接口、星链计划、超级计算机等所有布局统一来洞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任意一个“不务正业”的动作,都正如李书福所说,会应用于特斯拉之中。

特斯拉只不过是对于这些科技领域的一种集合。

因此,马斯克算是最擅长给公众和媒体出脑筋急转弯的企业家,他明明嘴上说的是A,目的指的是B,但真正的意图却藏在C中。

那么马斯克为什么要制造这种集合?不是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吗?

问题恰恰出现在“很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智能汽车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汽车为枢纽和中心,让人类社会目前所有的独立的AI系统连成为一个“活着的整体”。

亦如前文提到的“将算法和社会的互动看作一种整体来理解”,而汽车,便是这一整体的最佳具象化选项。

所以,就算特斯拉未来会失败,马斯克会身败名裂或销声匿迹,但他们的出现,最大的价值则以汽车为教案,为世界分散、割裂的算法和AI系统,带来了一次“洪堡时刻”,启发一个又一个的达尔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根据英雄剧本的套路,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马斯克本身能成为“达尔文”是再好不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