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智能BI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BI软件的功能也逐渐丰富起来。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国内外BI软件,企业在选择产品时经常会被宣传所误导,盲目选择不合适的产品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浪费。因此,企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符合企业需求的BI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I工具是BI项目的核心,选对工具,BI项目就成功了一半。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BI工具,不少企业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其实,BI工具选型说简单也简单,根本的原则就是两个字:合适。

不同的企业在所属行业、具体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员技术背景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照搬照抄别人的答案并不能解决问题。企业必须“量体裁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BI工具。采用技术太过前沿的BI工具,如果没有落地场景,这些工具最终将变成IT部门的成本,而技术落后的BI工具很快就会过时,对企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因此,在BI工具选型时须慎重,走中庸之道,不保守、不激进,不盲目追求新技术。所选的工具不仅当下能发挥作用,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其技术不至于过时。既关注工具本身,也要考虑企业自身实力。从场景出发选择BI工具,必将带来不错的回报。

数据时代,商业智能工具对于企业了解复杂的大数据非常重要。

我们研究整理了国内外几十个商业智能BI工具,主要就其在功能、性能、价格、体验、安全等方面进行评测,希望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BI产品选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tableau

自助式BI典型的代表,目前在国内也还有许多代理商,Tableau也算是众多国外BI产品中,目前在国内还比较有竞争力的国外BI厂商吧。因其操作简单,无右键设计,设计一张报表就只需真正意义上的托拖拽拽就可快速完成报表的设计。加上其对界面的色调做了优化,使得整体UI风格的展现不错,整张报告看起来非常舒服。

不足就是这是一款面向商业分析师的桌面可视化分析工具,更适用个人用户、小型工作室、独立部门,没有大数据的处理能力,需要对接其他公司的数据仓库产品。至于实施服务,如果代理商能做就自己做了,不能做也是在外另外找的人包装后给做的。(采购过BI产品的就知道,原厂的实施服务是有多重要)。

二、亿信ABI

亿信ABI是亿信华辰深耕商业智能领域十多年,在丰富地数据分析挖掘、报表处理等经验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一款全能型数据分析产品,融合了数据源适配、数据整合、数据建模、指标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填报、工作流、门户、移动应用等核心功能而打造的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既能为实施人员提供面向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展现,也能为业务人员提供玩起来的自助式数据分析展现。

三、Power BI

Microsoft Power BI是一个基于Web的业务分析工具套件,擅长数据可视化,采用的CS架构,主要的报表连接过程使用的客户端,浏览器端可以进行简单的报表编辑。其连接数据源需要单独下载msi驱动,而不是目前主流的JDBC的连接方式。操作基本都是拖拽,不过其探索式分析能力有限,不适合做定制化开发(这个不符合我们需要集成的需求)。学习成本较低上手快,但功能简单,无法支持复杂的业务场景,不支持定制开发。

四、Qlikview

属于新一代的轻量化BI产品,体现在建模、部署和使用上。只能运行在windows系统,C/S的产品架构。采用内存动态计算,数据量小时,速度很快;数据量大时,吃内存很厉害性能偏慢。

不过目前对于QlikView也是代理形式为主,本地化和定制化能力差,和tableau一样没有大数据处理能力,需要对接数据仓库。国内复杂报表填报等难以支持,另外代理商对客户的响应能力有限。

五、SAP BO

SAP公司收购的一款BI工具,产品运作模式是结合SAP的ERP系统,所以整合其他数据库或系统并不占优势,属于重型BI,使用要求较高,升级困难。 价格方面也比较夸张,sap嘛,你懂得。

六、IBM Cognos

传统BI工具中最被广泛使用的,已被IBM收购。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在数据管理、数据整合以及中间件领域专业功底深厚。偏操作型,手工建模,一旦需求变化需要重新建模,学习要求较高,整体来说跟目前主流的敏捷式BI产品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国内BI厂商在本地化服务和落地能力上具有优势:更了解国内企业经营的痛点;提供的项目实施、技术支持、学习与培训等本地化服务也更贴心,并且项目实施后的运维更加方便;BI上下游的不同国产软件企业间还互相提供了接口进行融合等。可以预见,在大量利好政策和创新土壤的孕育下,国内市场将出现更多国产BI产品,与国外产品共同竞争,而国内优秀的BI产品将受到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