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持续至7月25日。

展览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为依托,以百年党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时间线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单位的馆藏中,遴选出一百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让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发挥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展厅入口

《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现场的雕塑名作《艰苦岁月》

此次展出的美术经典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既有各个时期名家大师作品,也有近年涌现的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作品。

广东美术馆是本次展览主要选送展品的文博单位之一,共有8件作品入选《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油画家郭绍纲1977年创作的《雄关漫道》,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激扬风采。写实派画家郭润文创作的油画《广州起义》,刻画了起义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雄关漫道》,郭绍纲,1977年,196cm×273cm,油画

《艰苦岁⽉》,潘鹤 ,1956年 ,⾼100cm,雕塑

已故著名雕塑大师潘鹤创作于1957年的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为公众耳熟能详。其原型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琼崖红军。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其中吹着笛子的老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身形瘦削却筋骨强健,饱经风霜的面孔印刻出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少年战士入神地倾听笛声,刻画出一个年轻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件作品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既反映革命斗争的严酷,又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艺术经典,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迄今《艰苦岁月》仍是各类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的必收录作品之一。

《我是海燕》,潘嘉俊,1972年,127cm×85cm,油画

潘嘉俊的油画《我是海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一幅优秀作品,1972年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多家报刊刊载;国家邮电部1973年3月8日发行《中国妇女》纪念邮票一套三枚,《我是“海燕”》被选作其中一枚的图稿。画面上这位在暴风雨中检修通信线路的女解放军战士,犹如勇敢搏击风雨的海燕;作品的题目《我是“海燕”》更是亮点——它既是话务兵的联络暗号,又有女战士是暴风雨中的海燕的寓意。经过作者精心刻画的面部,在冷色调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格外响亮突出。

其他入选作品还包括上世纪四十年代由胡一川、李桦、牛文创作的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数件版画作品。

《领回⼟地证来》,⽜⽂ ,1948年,17cm×21cm ,版画

《快把他扶起来》,李桦 ,1947年 ,22cm×32cm,版画

《辱与愁》,李桦,1947年,22cm×32cm,版画

广东美术馆参选的这些作品是如何选送出来的?广东红色美术创作有什么特点?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回答了有关问题。详见以下问答。

南都:此次广东美术馆借展的8件作品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

王绍强:此次作品的挑选首先是从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视野出发,让所选作品能够体现出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脉络;同时又能与《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的主题契合,展现广东艺术家的面貌和风采;另外还会考虑各馆的收藏特色,各种因素综合考量后选定了这批作品借展国家博物馆展出。

最后我们选择的作品,从纵轴上囊括了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体现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多元维度和探索。同时在横轴上潘鹤、李桦、胡一川、牛文、郭绍刚、郭润文、潘嘉俊等艺术家囊括了老中青三辈的艺术家,体现广东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州起义》,郭润⽂,1991年,130cm×215cm ,油画

《⽜犋变⼯队》,胡⼀川,1942年,11.5cm×19cm, 版画

南都:在新中国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中,你认为广东美术界的表现有何亮点?广东画家的创作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

王绍强:广东美术界在整个新中国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中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面貌,广东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或者说风格特点:

第一,广东美术家在创作思路上,更善于从典型个体反映宏大事件或深刻内涵。例如潘鹤先生的《艰苦岁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没有直接表现红军战士在海南战斗的壮烈或艰苦,而是通过提炼典型人物——苦中作乐的老战士和小战士,让作品在充满诗意的对立性中,突出革命生涯的艰苦。这也使得《艰苦岁月》成为了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二,广东美术家在创作视角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例如郭润文的《广州起义》,就表现了广东革命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而潘嘉俊的《我是海燕》、胡一川的《牛犋变工队》、牛文的《领回土地证来》等作品,表现的都是特定时期广东人民的生活与日常。

第三,广东美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融合了更多的西方技法,把西方传统绘画对光的研究和表现,转化到具有本土的、历史性的画面中去,开拓出一种具有广东特色的风格语言,李桦的《快扶他起来》《辱与愁》等作品都是其中的典型。又例如郭绍纲的《雄关漫道》,以油画形式和语言表现了在雄关似铁的长征路上的场景,但在画面的氛围上他似乎结合了中国画不事雕琢的淡然韵味,来衬托出人物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