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南宗家庙,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新桥街中段北侧,史料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当然因南渡后,特别是让爵后,地位下降,更没有如山东曲阜那般显赫,但它仍然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祭祀先圣,二是育人。1996年,孔氏宗家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孔氏南宗家庙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3条轴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崇圣门、崇圣祠、圣泽楼等建筑。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鲁阁等建筑。西轴线稍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奉祀官府。家庙历经各代的多次维修,但仍保留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前设有''金声''、''玉振''、''棂星''、''大成''四门。前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金声、玉振两门之外,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两块牌坊。庙门为一座单体歇山顶建筑.在石须弥座的围墙衬托下,显得威严庄重。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的''衢州孔氏家庙''额,字体苍劲有力。正门两边一对石狮,显示出圣地的尊严。据了解,庙门是根据明代衢州孔氏家庙图,结合清代建筑风格重新设计证。进而正中,立石结构三拱式的''棂星门'',再进为''大成门'',门之左右均为碑亭,立宋宝佑间祀部尚书、翰林学士赵汝腾撰写的创建家庙碑等十七块碑石,碑文均由当朝政要,社会名儒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大成门可上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台,是祭祀孔子时歌舞的地方一座全部由青石铺成的170 个方米的佾台,紧接佾台的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明代建筑,殿阁雄伟、气势不凡。双重飞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檐下挂着''生民来有''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砌笔。殿内一块清代康熙皇帝撰写的''万世师表''原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23米,长和宽各9米。殿内正中是孔子座像,两旁侍立着其子伯鱼及孙子思像。横梁上悬有十余块历代帝皇御书匾额。殿内共有木质圆柱12根。其中最大的圆柱周长1.80米,大人伸展双臂也难以抱全。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九间房子,叫''两庑'',挂供奉先贤的地方。东西两庑祀十二哲、中兴祖孔仁玉以及孔传、孔端友。

金声门左,是家塾所在,内进为祟圣祠,祠后是圣泽楼、旧称御节楼,祠前稍西为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于南宗者。玉振门右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及思鲁阁等建筑。思鲁阁上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像高不足两尺。孔子长袍大袖,亓官夫人长裙垂地,形象生动。阁下立有''先圣遗像''碑,碑高2.07米,宽0.85米。相传为孔端友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手迹摹刻的。在家庙之西,连接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府(俗称孔府或博士衙门)。博士府后进为内宅,与家庙大成殿齐平。

孔洙让封;建炎三年孔氏大宗惜别阙里之后,金王朝扶持的伪政权''大齐''控制了曲阜。伪齐皇帝刘豫封留守林庙的孔端操为''衍圣公'',孔端操拒不接受,次年病亡。齐阜昌四年(1132),伪齐皇帝强封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此后金政权又在曲阜扶持了3代衍圣公。蒙古帝国军队攻占曲阜以后,封金衍圣公孔元措族弟孔元用为衍圣公。金、元衍圣公并存9年,各拥势力,明争暗斗。元太宗五年(1233),诏令金衍圣公孔元措续任元衍圣公,元初新封衍圣公孔之用被免爵。孔元用之子孔治世袭曲阜县令以后,又设计使孔元措之子孔浈失去衍圣公爵位。阙里孔子后裔斯文扫地。

孔洙虽为前宋衍圣公,仍是元初朝野公认的孔子家族大宗之首。元世祖忽必烈许以高官厚禄,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春夏征召孔洙载爵归鲁奉祀。七月,孔洙以''江南袭封衍圣公''的身份应诏入觐,离开衢州,经扬州北上,八月抵达曲阜县。他在曲阜县令孔治协助下,留驻巡视两个多月,遍祭祖庙祖庭祖林,遍会老少族亲,倾诉江南六代衍圣公离乡思鲁之情,深切感受到160年间祖庭巨变:当年留守阙里林庙的前辈族亲、男女老幼,饱受战乱蹂躏,早已物是人非。对于金、元政权各自利用孔子圣裔,挑拨曲阜孔氏陷于分裂,孔洙倍感忧虑。经过两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孔洙决计行使大宗之主的特有权威,运用儒家特有的中庸之道,以''让爵''之举阻止元朝统治者''以孔治孔''图谋,挽回曲阜孔氏的圣裔尊严。

孔洙留驻巡视曲阜祖庭两月之后,于十一月离鲁入觐。史料记载,孔洙入觐时,对元世祖委以国子祭酒(相当国家最高教育主管),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以及朝廷所赐优厚俸禄,没有推辞;对朝廷授予护持林庙玺书,慨然接受,但婉言谢绝归鲁奉祀。孔洙首先奉上儒家经典《论语》和《孔子家语》,宣讲经典要义,表示要继承祖训,做到忠、孝、仁、爱、礼、义、智、信八字齐全;继而,坦诚回禀不能接受皇帝的恩赐,须护持衢州先祖庙墓、南还衢州侍奉年迈的母亲,否则宁愿辞去衍圣公封号。元世祖身边大臣们再三劝告其奉旨行事,孔洙不为所动,将前宋皇室所颁袭封铜印呈交元世祖。元世祖欣赏孔洙的从容坦诚,赞叹:''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他对孔洙的归而不顺、推而不辞并未恼怒,没有强迫其载爵归鲁奉祀,也没有另封衍圣公主持曲阜祀事。

孔洙以''让爵''之举挽回了曲阜孔氏的圣裔尊严,以余生之力维护江南儒学、南宋理学的文化环境,保护沦为元朝第四等人''南人''的江南孔氏及众多儒子免遭歧视迫害。直至孔洙病逝若干年后,元朝才重新确认和赐封衍圣公。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元宋王朝更迭之际,孔洙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完美实践了中庸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