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了——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惠州知州方子容宣布完朝廷的诏令,心情沉重地站在那里,苏轼却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就好像收到的是一封普通书信。

要知道,这时的苏轼已经是六十有二的高龄,章惇等熙丰党人此举无疑是没打算给苏轼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章惇觉得把苏轼贬谪惠州还不够,还要贬到海南儋州呢?

这一切据说都因为一首诗——《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读完这首诗,脑海里就不自觉浮现出整个画面,这哪里是什么贬谪生活,分明快活似神仙。

于是这首诗让在朝堂上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章惇不乐意了——他天天在玉堂深处,也过得没有这么快活。而苏轼,不过是被贬谪惠州之地的一介犯官,怎么能过得如此从容潇洒?这样他就更睡不好了!不行,还得继续贬。

贬那里?章惇等人想了一下:苏轼,字子瞻,儋与瞻偏旁相同,那就贬谪到海南儋州;苏辙,字子由,贬谪雷州。其他人也依此类推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就这样,北宋文坛巅峰的几位人物就这样被几个小人通过文字游戏这样戏谑的方式定下了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个故事苏轼肯定是知道的,但无妨,这一点也不会影响苏轼睡觉和写诗,就是贬到儋州后,没啥吃的,经常半月也吃不饱,喝不到酒,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只要有酒、有肉,他就很满足。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一口气又写下三首《纵笔》,有喜有忧、有欢乐有泪水、有落寞有热闹、有悲凉有豁达、有不幸有确幸、有失望有期待、有真情有真爱……

《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纵笔三首·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纵笔三首·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儋州,苏轼经常去溪边散步,和当地黎人的小孩子逗乐。他写诗说——“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不知道读到这首诗的章惇又作何感想,想必更加睡不好觉了。

而苏轼呢,不管是在杭州的望湖楼上,还是黄州的江边,抑或是惠州的小阁,儋州的桄榔庵,他都能睡得美美的。

林语堂说苏东坡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这不独是说他的才华,更在于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幽默爱开玩笑的人。

中国需要一位这样的人,在他的身上,每个人都能找到微笑面对生活的秘诀。

有的人在他的美食里得到了治愈;有的人被他的豁达、达观所影响,有的人拜倒在他的幽默风趣之下,有的人则叹服在他的学识才情之中。总之大家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所向往和追求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