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宝隆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邵大亨的一把掇只紫砂壶以1725万元最终成交,再一次证明紫砂壶不仅仅只是实用茶具、收藏品,也是全社会对制作紫砂壶的名家大师的一种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大亨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宜兴本地紫砂壶制作名手。在少年时就享有名,是继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师。邵大亨性情孤僻清高,如果不是在他生活困苦窘迫之时,他的壶“一壶千金亦不可得”。他的壶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被众多紫砂壶爱好者和藏家收藏,视之为珍宝。民间流传,他是个麻子,从不随波逐流,也不依附权贵,生活中处事态度严谨,这也造就了邵大亨对制作紫砂壶的精益求精。受到近代众多紫砂大师和制壶艺人的推崇。
邵大亨后来不幸死于战乱之中,离世时正值壮年,导致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但多为难得一见的精品,极受赞誉,后世众多制壶高手以其样式为蓝本,但皆难望其项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亨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有关大亨壶的故事,在民间,像三国水浒、七侠五义,口口相传。
一次,一位财主偶然得到了一把邵大亨制作的壶,他十分喜爱,视这把壶如自己的性命一般;谁料有一天侍女不慎失手打碎了这把壶。这位财主十分生气,便要将侍女吊在房梁上毒打一顿,然后又要逼侍女去投河自尽,以泄其愤。邵大亨,听闻后,立即赶过来用一把新做的壶换下了侍女的性命。期间,地主看到大亨怀中还有几把上好的紫砂壶,便要出大价钱向邵大亨购买。邵大亨听闻后说到:“紫砂壶不过是件泥土做成的小玩意儿,而人却是血肉之躯;如今因为一把壶差点要了一个女子的性命!”说完这番话,他便将怀中剩余的壶摔在地上,扬长而去。

无独有偶,另一说法是,周边的一位县令偶然得知邵大亨的壶十分精贵,做工无出其右。便派人前去找来邵大亨,希望大亨为其做一把紫砂壶,邵大亨到后,不愿听从命令做壶,县令便当众处罚衙役,认为其办事不利,被打得皮开肉绽,邵大亨仍然不愿为县令制作紫砂壶。最后是师爷一直从中斡旋,好言相劝,邵大亨才勉强答应,胡乱捏些泥团,应付了事,给了县令一个台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大亨所做紫砂壶中主要有“龙头一捆竹”、“掇只壶”、“仿古壶”、“鱼化龙壶”等等,无不精美绝伦,堪称传世之作。在这其中,德钟壶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德钟壶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技艺手法的表现已经达到紫砂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宫廷之繁缛习气。备受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