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论上,两点距离最短。但是高铁的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在地图上画一条线,要考虑地理、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因此高铁会有弯曲路段,甚至看起来还绕了不小的弯。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之间线段

1.客流

高铁是为人服务的,必须要连接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沪昆高铁南昌到长沙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沪昆高铁为例,南昌和长沙两个省会并不在沪昆铁路上,再修建沪昆高铁如果完全按照沪昆铁路走向绕过去,就失去了其东西大通道的意义。

杭黄高铁线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杭黄高铁,明显走杭州北面临安更为平直,但是这样中间只有临安一个县,而走南面,可以将富阳、桐庐、建德、淳安都通高铁,显然应该优先走南面,于是就有了杭黄高铁在建德的一处弯折。而经过临安有规划的更为平直的杭临绩高铁,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新政策对平行线路的限制,杭临绩目前是暂停状态。这样一来,杭州到南昌的高铁复线短期内只能靠杭黄高铁了。

抛开高铁,其实城际铁路、地铁这种低速轨道线路绕弯更为普遍,因为它们对客流更为敏感。

以苏锡常城际铁路为例,无锡要串联太湖新城、硕放机场,苏州要连接科技城、太湖新城、郭巷、甪直,最终该铁路在无锡、苏州有非常明显的几处直角转弯。

2.地质条件

我国的地质面貌丰富,平原、高山、盆地、高原应有尽有,这当中平原修建铁路难度最低,高山、冰川、大河、冻土、沙漠等都给铁路建设带来不小挑战,为此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人字形方案,再比如建国后修建的宝成铁路的各种展线。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在这期间隧道、桥梁等工程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非常雄壮的大桥,如贵州的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虽然穿山过河不在话下,甚至过海,技术不成问题,但是还是要考虑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出现了铁路绕道的现象。

连镇高铁镇江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江苏的连镇高铁为例,镇江有一处很明显的弯道,被调侃为BYT。一个原因就在过江大桥,在扬州南下到镇江要跨过长江,沿江土质松软,正好附近有五峰山,以山为一端可以减低建设成本。(当然镇江大弯的原因不止这一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

五峰山长江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昌赣高铁兴国段的弯道又是另外一个原因了。昌赣高铁从吉安的泰和县向南要经过一处东北-西南向的山脉,从图中可以看出选线是垂直于山脉,这样的好处是隧道可以最短。同时如果从万安县直接向南,一是万安水库很难避开,二是过了水库向南又是山,而向西南地势较为平缓,可以兼顾兴国县。

昌赣高铁兴国弯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趣的是,赣深高铁在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县也有一个弯道,被调侃为不弯不龙川。

3.建设资金来源

以前的铁路建设以国家出资为主,因此话语权基本都在铁道部,为了铁路网整体效率考虑,早期线路走向上,方向平直是优先于照顾沿途城市的,更不用提县城了。比如京沪高铁山东段,经过济宁市设站在曲阜而不是济宁市区。铁路改革后,铁路建设资金慢慢变为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且地方出资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地方对线路走向和设置站点有更多话语权。地方为下辖各区域考虑,线路有曲折很正常,杭黄高铁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