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在我国现存的8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境内,仅仅是在临汾,就有5座,而最牛的是,在临汾尧都区一个方圆10公里的地域内,就有三座。

这三座戏台分别是魏村镇牛王庙戏台、土门镇东羊村后土庙戏台以及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戏台。

这三座戏台各有特点,牛王庙戏台构造简洁,三面敞开,单檐歇山顶;后土庙戏台则是唯一的十字歇山顶,构造最精巧,还有元代壁画;而王曲东岳庙戏台最奇葩。

王曲东岳庙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奇葩在于,说是元代戏台,却是旁证得来的,多少有点怯;第二呢,好好的戏台,你以为是个亭阁式房屋,可人家前面多了个奇怪的抱厦;三呢,后场里有个神秘的石槽,一般人注意不到;四呢,钟鼓楼的样式很少见。

一、一块明代石碑证身份

一、一块明代石碑证身份

王曲东岳庙位于吴村镇王曲村东边王曲小学旁,庙南侧已经拆建成一个广场,东岳庙非常显眼,远远地就能看到那彩色的琉璃屋脊和古香古色的戏台后墙和钟鼓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前两座戏台类似,王曲东岳庙戏台也是坐落在方形的台基上,单檐歇山顶,屋顶是鲜艳的黄绿琉璃屋脊和筒瓦铺设。

戏台三面有墙,正面台口敞开。四角是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柱头设大斗放替木额枋,每面额枋上设置5朵斗拱,由三层井字框架层叠搭建,最后撑起人字形屋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内部仰面观察,梁架结构与前两座戏台不同,它没有使用抹角梁,三层井字框是平行缩小关系,而不是前两座的井字框交错搭建。

所以,最后形成的藻井就不完全像八卦形,而是个田字格形。从结构上来说,相对简单些。

在戏台的断代上,因为没有从当地的各种志书史料上查找到确切记载,专家们是从它的构造定为元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显然说服力有些不够,所幸在正殿东岳殿檐下,有一块70厘米左右高的明代石碑,成为有力的旁证。

石碑为笏头碑,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立石。碑额上是四个繁体篆字“重修岱岳”,碑文有些模糊,大致记载了重修庙宇的经过。

明代石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岱岳庙就是东岳庙,有些地方也称为泰山庙,是中国北方道教正一教的庙宇,供奉的主神是东岳大帝泰山神。主观万物出生,权柄很大。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此庙。

在这块石碑上,专家们发现了该庙的修建年代,故而确证了该庙配套建筑戏台的元代身份。

二、看久了就不丑的抱厦

戏台没得说,越看越精致。可是从正面来看,却有些不伦不类,甚至怪异的感觉。因为戏台的台口位置,多了一座新建筑。

增建的卷棚顶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它是新建筑,其实也差不多有百年了。这个抱厦一样的建筑增建于民国年间,左右宽度和台口等齐,成为一个横向很宽还带两件耳房的样式。

抱厦是卷棚顶,紧接在戏台的屋檐下,粗看仿佛勾连搭的结构,其实各是各。但因为有了抱厦,把台口的空间包围了进来,客观上形成了纵深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古人们就在前檐柱的后侧修起了一道隔扇门,把戏台分隔成前后场,彻底改变了元代戏台的内部结构。

两侧的木门就是出场和入场的便门,门上常见的题字是“出将”“入相”。不过这里早已模糊不清,看不出原来的字样。

抱厦两端边角处,前面砌墙开小窗,后面在右前角柱外侧开一个便门,这是上下戏台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么一改造,戏台的封闭性大大加强。而且戏台和抱厦从远处看,很像一个巧媳妇抱着一个胖娃娃。

多看一会儿,你会发现,如果没有牛王庙戏台、东羊后土庙戏台做参照的话,好像也不丑,似乎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三、神秘石槽原是下水槽

三、神秘石槽原是下水槽

戏台因为隔扇的存在,客观上成了前后场的实际。隔扇位置在前角柱后,对7米多见方的戏台来说,后台的空间就有40多平方米,很可观了。

后台空间,注意看墙上的那个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面隔扇三面墙,墙壁刷白了,更加显得空间很大。里面空荡荡的,可是后墙上,一米来高的地方,嵌着一个砂石槽,里面一头露出一点,后墙外露出二三十厘米的样子,开着口。

这个嵌在墙上的石槽是干啥的呢?怎么看着又粗糙又有点神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了问管理员,才明白,这是用来走水的。

以前唱戏要连唱好几天,戏班子就住在后台。吃住在这里,生活用废水像什么洗脸洗脚水,就倒进这个石槽,顺槽排到墙外,很方便。

原来如此啊,是个下水槽。那就一点也不神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字影壁门的钟鼓楼

四、八字影壁门的钟鼓楼

整个东岳庙转了半天,没发现正门,西南角有个偏门,现在进出则是从南面的钟鼓楼下的券洞门进出。这未免太简陋了些。

一般寺庙山门要么在正面开大门,要么在倒座二层戏台下开门。而王曲东岳庙则没有,戏台后墙就是光秃秃的墙面,所谓的大门则是钟鼓楼下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对钟鼓楼的样式和东羊后土庙内的钟鼓楼样式很像,也是下面券洞,上面卷棚顶的敞开式亭子结构。

唯一不同的是,券洞顶上门匾上,浮雕一个五角星。门洞两边多了一堵八字影壁墙,显得很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壁虽小,构造挺全,壁顶、壁身、壁座都有,壁心是素心的,壁顶、壁座装饰简单。从五角星图案的出现推测,这些应该都是现代增建的。

不过无论是戏台的前台增建台口,还是钟鼓楼充当大门,都足以反映这座乡间小庙的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就是村里的一座小庙,在建造上也就有了更多的随性处理的空间,也因此才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观感。

这些看似随意的建筑细节,才是一座古建具有生命力的体现。哲人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信矣。

喜欢的话请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