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时代,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快乐为什么越来越少?古人常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足的心,就是富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安乐。不知足的人,虽然身处天堂,也不满意。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内心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内心却很富有。

今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物质丰富程度胜于以往的任何时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真正缺乏的人并不多,人们感到不足的只是还不够多、还不够好而已。

几十年前,全中国、全世界大多数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一旦遇到灾荒,遇到经济危机,饿肚子就是必然流行的“疾病”、人们半菜半粮,甚至以树皮草根果腹,吃饱穿暖就是人们最大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在痛苦中,但也有许多人生活的乐观、快乐,一面吃糠咽菜,一面设计着未来的美好明天。

跟那时候相比,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应该过得富足而快乐,不用挨饿;不用受冻;不用将钱攥在手里攥出汗来,犹豫着是否该给孩子买几颗糖果;不用反复计算一年的收支,以便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价值最大的地方…

跟那时候相比,今天的生活就像天堂,享受着过去的人们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东西,什么都不缺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奇怪的是,今天的我们,并没有随着物质的丰富进入一个幸福时代,快乐没有增多反倒减少了,减少到每个人都紧绷着脸,不太会笑了;烦恼没有减少反倒增多了,增多到进入“全民焦虑”时代

据有关调查,50%的人不同程度地有焦虑症状;而偶尔的焦虑和隐忧,则不时泛起于每个人的心间。

快乐,正悄然地离民众远去,而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病——内心紧张不安,担心要发生什么不利的事,感到不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我们的祖先得知我们的情况,一定会大为惊诧—“你们都过不好日子,我们是怎么活下来并把你们生养下来的呢?”并且得出结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们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感到焦虑,例如,房价、物价居高不下;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恶化:就业难:就医难:久治不愈的腐败间题:社会保障滑后:交通堵塞;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等。

人们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怎么可能不焦虑呢?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事事完美的时代,哪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比过去的人们多,社会治安不好,难道比战争更让人恐怖吗?食品安全问题,难道比无饭可吃更让人痛苦吗?分配不公,难道比改府强行征粮、拉夫更让人痛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人们究竟是为现前的生活感到焦虑,还是从现前的生活中收获快乐,跟问题的多少,跟生活的贫富都没有必然关系,快乐或焦虑,根源在于知足或不知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人们过得更好时,却要求最好,于是,焦虑就产生了。

做人,如果懂得知足,专注于根本目的,没有过分的贪求,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过得很富足、很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知足”不等于安于贫穷、放弃物质财富的创造、放弃更丰富的生活享受,而是说,应该明白,一个人得到“1”,就足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假如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2”,得到了“3”,得到了更多,就更应该感到欣喜和满足,而不是痛恨自己收获太少。

所谓贫穷和富有,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真正的贫穷是以多为少,真正的富有是以少为多,苦与乐,也在这心念转动之中。

所以说,将自己的最低需求作为贫富分界线,人就客易知足;将别人的状况作为贫富分界线,则永不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