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了个高考填志愿的四原则后,公号后台涌来铺天盖地的问题,得到的知识城邦也有很多焦虑的家长和学生,总结了一下,大家的困惑无非还是城市,学校,专业几个维度—— 这几个问题其实不单单是“高考家庭”的重大命题,对于考研大军,刚进职场或者面临人生重大转变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可能会影响全家甚至两代人的”题眼“。下面我会用三天时间分别回答关于择校、择城,和择专业方面的问题。
要稍微多啰嗦一下,我不是什么人生专家,给不出充满哲理的人生答案—— 就像有位用户说的,作为一个金融和经济学者,我会将”maximize utility (效用最大化)“作为我研究和建议的出发点,更准确的说,我们对城市,学校,职业进行判断是放在“职业的上升空间,收入增长潜力,财富创造能力”这几个普通人效用方程中最重要的几个变量上的—— 爱情,小确幸,内心宁静......这些美好的,但绝对个体化,而且难以量化的指标,就只有留给每个人去探索和决策了。
下面是几个用户的问题,我先根据每个问题来给出分析逻辑,最后的答案,千人千面,但是里面的逻辑,可能会具有一般意义。
Q&A
茜娃子用户说——
“我弟弟正在考虑报志愿,家里面有分歧,宁愿北京上海第二档高校,不去中科大,但是我觉得他的性格就适合去读中科大,我支持中科大。”
河南郑州的海可可问——
“该选北邮(北京),西安交大,还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香帅答#
首先要恭喜我们这些用户,你们提出的都是幸福的烦恼,这些学校都是绝大部分学子可望不可及的存在。你们问题都牵涉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追求“名校”到底值得否?
之前我说过,城市>学校>专业的原则一定要考虑“名校溢价”—— 尤其是前10名,甚至前20名的顶尖高校。除了老生常谈的什么师资理论,科研能力,就业市场等等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学校是最重要的具有强连接效应的社会网络结构,“名校”则是精英社会网络的枢纽节点,“校友”是打开这个网络的一张优质名片 。说句市侩但真实的题外话,这些年各大高校MBA尤其是EMBA,以及各种EDP项目这样巨大的市场兴起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1)第一代(50-60代)企业家们普遍缺乏高等教育(俗称文凭)的时代红利:
(2)更重要的则是学校(尤其是名校)网络的破圈入门券 —— 这个可以自己体会哈,任何社交场合,一声“师兄(弟姐妹)”绝对是比陈年茅台还香的社交货币。
而越是顶尖名校,“校友圈”的层级越是严格,很多名校生有个心理账户——本科出身才是嫡亲校友,硕博次之,其他项目......应酬成分更多。所以,本科的“出身”还是很关键的。 中国现在高等院校已经达到3000多所,其中一本191所,211院校109所,985院校39所——其中称得上一流(顶尖)名校的也就20来所,这些学校除非所在城市实在太夕阳西下,其名校溢价还是极其可观的。
回答这两个用户的具体问题。
一般性来说,“中科大”这种盛产天才,始终高居中国高校前10,而且一度在前5的理工类硬核学校,在科学界,IT界的积累那还是一等一的,而且在市场上,中科大的学生也评价很高,这样学校的毕业生突破城市地域限制相对不是很难(当然要进入北京可能困难较大),所以从一般性原则来说,中科大v.s.上海北京第二档学校,应该还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当然,这里要注意身体状况,性格,家庭结构,经济实力等个体情况都会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回答造成影响。另外将专业类院校考虑进来的话,答案也可能不同。比如石油学院就在石油行业内具有很强话语权,央财,上财这些则在财政体系有深厚根基,还有军校,军医大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这些就只能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偏好和实际情况做决定了。
比如说原则上,华中科大和西安交大(985))肯定优于北邮(211),但是北邮在邮电通信行业具有很深的积累,很可能在部分“业内,业内相关”职业,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另外,华科大和西交大相比,实力伯仲之间,华科大排名略高,加上武汉比西安看似潜力大,华科可能相比西交大略胜一筹—— 但假设是西安交大的王牌专业,或者一个陕西本省(甚至西安本市)人,家庭具有较强的本地资源,很可能这个决策就变了。
display device说:
徐远、吴军老师也提到选专业原则是城市、学校、专业。但实际上在高考择校论坛,比如家长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教育发达的大城市,讨论比较多的恰恰是专业。为什么?因为老师们不会面临普通人面临的户口、孩子择校、父母带孩子、医疗保险异地等生活问题。高考城市的选择对不同人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是一个边陲小县城的毕业生,我必须要走出去,那选择起来反而是自由的,可以按城市、大学、专业。但如果我是长沙、天津、武汉,重庆,我的分又够不到清北复交呢,那我是否有必要跑到成都南京折腾一圈呢?我选择本地的南开或者武汉大学不更好吗?如果我是二线城市,只够一个211分,那我选择本地包分配的警校是否更现实?
#香帅答#
首先得承认,拥有京沪深穗等地户口的家庭,确实就在“城市选择”这一栏占据了先机,另外中国好高校也多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次一级的武汉,西安,天津等大城市,所以大城市高考生家庭会更关注专业,这个不奇怪。所以这个用户的结论“高考选择对不同人是不一样”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他提到的武汉-武汉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这两都是中国的顶尖名校,武大一直保持前10,南开也在一直在15名之前,两个学校所在城市,武汉和天津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千万级人口大城市,一个是北方重镇直辖市,一个是中部核心城市+省会城市——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没有几个城市能比这两个城市强,成都没有哪个学校强过这两校,南京大学也只能说略有优势,没有显著差异——这个时候可能就要多考虑专业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了。
这位用户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倒是很关键——如果我是二线城市,只够一个211分,那我选择本地包分配的警校是否更现实?答案是,非常非常不一定。看你够什么211。我之前说过,非985里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院校,尤其是那些隶属于各大部委,又位于大城市的高校(不是教育部直辖),身兼城市地方资源和部委专业资源两家之长,在就业市场,尤其是相关就业市场上具有相当竞争力。这就是不是一个“二线城市包分配的警校”可以比拟的了。当然,如果你的效用方程里“当警察,留家乡”的分量很重,那又另当别论。此外,二线城市这个词太笼统了—— 沈阳长春是二线,长沙武汉是二线,杭州成都也是二线,但是这几个城市的内涵和潜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这里讨论可以在城市篇里我们再讨论。
说到性价比高的学校,也正好做个硬广。中国社科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顶尖研究机构(说点俗的,北大清华都算副部级单位,社科院是正部,而且在体制内社科院的“智囊”身份绝对处于碾压地位)。别的学科我不清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这几个相关的研究所我都比较熟悉,他们的研究风格绝对是更接地气,更中国,更实际问题导向,包括院领导在内很多都是顶尖的中国经济学家。2017年社科院开设了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由经济所挑大梁 —— 别的不说,经济所的朱恒鹏副所长在医疗改革,社保,财政等问题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学术理论扎实,更深刻透彻理解中国现实,绝对不是象牙塔里的透明人。熟悉我的用户可能经常听我提及的张斌,还有张明,徐奇渊,还有得到用户熟悉的何帆,都是社科院出身的顶尖高手——
大学之大,无非是大师之大。这是我的信条。在这个信条下,我觉得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是想学经济的考生的一个高性价比选择 —— 城市自不必说,师资其实是顶尖的,资源也顶尖,但是由于是新办学校(院),录取难度可能低于其实际水平。
可能是专业本能作祟吧,我在看学校的时候,也总是希望找到一个“性价比”更好的选择。清北人复交当然好,但这毕竟是万、十万里选一的小概率,大部分人可能还是要考虑非211的一本甚至二本——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种情况下,踮踮脚,尽量找一个城市-学校的均衡的组合,毕竟,这是一个不愿意躺平的普通家庭年轻人最可能的上升路径。
中国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
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原有7个本科学院,3个研究生学院和17个研究生教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12个学院的成立,将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经济学院现有本科学士学位点1个,硕士学位点10个,博士学位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在读学生600余人。经济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教师中,有3人获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人获评“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称号,4人获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称号,1人获宣传文化思想青年英才称号,8人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十项。学院多位教师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及省部级学会会长及副会长。
学院网址:
https://se.ucass.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
社科大经济学院
END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谢谢
新规则,及时看推文要给公号“星标”,
不然就错过了~
香帅的金融江湖
xiangshuai-finance
点我打印二维码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