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成功,让许多国家开始跟风了,毕竟“中国行我也行”,其中包括印度和日本。不过,印度手握“亚洲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桂冠,该拿的荣誉早拿到手了,所以并不十分着急,而一向稳重的日本,这回真的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火星探测器

6月29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式发布火星卫星采样计划MMX,计划在2029年着陆火星卫星“火神”,并将卫星上的岩石、沙子等样品带回地球。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确定在2025年发射探测器,以四年的时间跑一趟来回,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也要探测火星了?

从理论上说,日本是具备探测火星及其卫星的技术实力的,去年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就是日本用三菱重工用H2A火箭发射的,目前已经成功抵达火星轨道,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测。而在深空探测方面,日本一直使用美国的技术和网络,可谓是轻车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联酋的希望号就是日本发射的

另一方面,之前的“隼鸟”号和“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也给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仅从路程上说,“龙宫”号小行星距离地球3亿公里,而火星距离地球最近5000万公里,“隼鸟二号”能够从“龙宫”号小行星上采样并成功投射回地球,那么面对火星的卫星“火神”,也不会太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隼鸟二号龙宫取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登陆小行星其实就是碰一下而已

不过,我们注意到,日本此次的目标是火星的卫星,而不是火星本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美日的太空探测侧重点是不同的,中美侧重于航天技术的实际应用,包括八大行星探测、着陆、巡视和采矿、建立基地,练的是硬功夫,需要可靠的大推力火箭和持续的高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月球基地想象图

而日本由于力有不逮,因此选择一种“投机取巧”式的路子,以小行星探测为主,探测小行星不需要大推力火箭,所谓的“着陆”也只是碰一下而已,跟飞船对接一样。而且科学家高度怀疑小行星、彗星是地球上水和生命的源泉,因此更容易出成绩,发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取回隼鸟二号投射回来的小行星样品

前面我们说,小行星采样,碰一下就行,捞点灰尘回家。而火星采样就大不相同了,它不仅要克服大气层,将数吨重的探测器软着陆在预定区域,而且还要克服火星的引力,重新起飞,目前即使中美,也要到几年之后才能实现这一技术。所以日本的探测器即使到了火星轨道,也只能干瞪眼,落不下去,只能在火星的卫星“火神”上采样返回。所谓“火神”,其实跟小行星“龙宫”一样,体型小,状如陨石,没有大气层,这对于日本来说,倒是轻车熟路,所以他们的选择还是很明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MMX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黑色石头就是火星卫星火神

不过,“避实就虚”并不意味着日本火星探测就会一帆风顺。实际上,早在1998年7月,日本就发射了一枚“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不是阿联酋的“希望”号),这是一个由东京大学、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耗费186亿日元研制的航天器。在经历5年多的漫长飞行之后,未按照计划进入火星轨道,不得不宣布失败。如此看来,日本下一次的努力,到底会怎样,很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当年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希望号

中国“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绕、落、巡”三大步骤,让很多国家错以为“中国行我也行”,日本要在火星的卫星上采样返回,看起来“投机取巧”,实际上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也算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计划已经被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