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零成本复刻觉醒年代名场面”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微博话题词获得了超2000多万的阅读量。其中,北京网友“一只胖鹦鹉”用纸片、牙签、威化饼干这几样平平无奇、“零成本”的东西,复刻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同志在工厂讲述五一劳动节由来的经典场景,更是被网友纷纷感叹“太厉害了,高手在民间”、“这哪是零成本,才华无价啊”。

而对于自己作品的“出圈”,本名虞迎五的“一只胖鹦鹉”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创作这种作品本身就是他的个人爱好,“我已经是平常心对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是爱好和工作的完美结合

从小学习美术的虞迎五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却没有干自己的“老本行”,而是一直从事影视剧剪辑方面的工作。原本以为自己从此再也没机会提起画笔的他,因为2020年爆发的疫情,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

“因为疫情,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我那段时间也是没活干,太闲了,就想自己找点事儿干。”虞迎五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那时候,自己每天在家就是研究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有一次在做饭时,自己看着手里的生姜,突然觉得这个生姜就像个假山一样。

“我平时也经常看影视剧,所以就想到,是不是可以用这些东西,模仿复刻一下影视剧海报,或者是其中的名场面。”想到这里,虞迎五开始着手思索起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

他用画笔将人物画成剪影,小心的裁剪出来,再将彩椒切开作为背景,组合在一起后,打上灯光,拍照,修图——就这样,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

2020年2月,虞迎五以自己名字的谐音取了“一只胖鹦鹉”的ID,将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片发布在了短视频平台上。“剪了3个小时,眼睛都恍惚了,小胖手太难了。”在抖音平台上发表作品时,他这么写道。

“其实开始的时候,就是自己发着玩的,没想到发了几个后,发现真的有人会来看我的短视频,这也给了我很大动力去继续更新。”虞迎五表示。

从2020年2月份至今,虞迎五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发布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多个短视频拥有几十万的点赞量。

“我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的美术,现在又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剪辑也是得心应手。现在做自己的短视频号,也算是将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了。”虞迎五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找灵感 一天逛3小时菜市场

虞迎五做出的复刻名场面,看起来画面十分精美,颇有意境,仿佛一个微缩的小世界。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却几乎都是“零成本”。

“最开始时,我是觉得某些东西像什么,就去做什么。但随着很多人开始关注我,我就开始强迫自己去寻找物品与画面的相似点。”虞迎五告诉记者,那时候他为了寻找灵感,三体两头往菜市场、超市跑,一逛就是2、3个小时。“很多菜市场的商户都认识我了,他们都觉得我挺奇怪的,别人买菜都选新鲜的,我总选那些奇形怪状的。”

光用蔬菜还不够,虞迎五又将目光盯上了小区里的垃圾点,将那些快递纸箱子、泡沫都捡回家来。

“其实做一个作品,单纯制作的过程很快,一般一下午就能完成,但思考、设计、实验的过程,就很漫长。”虞迎五告诉记者,每次在自己想要做一个作品时,他都要先把这个电影或者电视剧看一遍,找出其中的名场面。在准备复刻时,也需要不断地去实验,用什么东西去模拟它行不行。

在制作《董存瑞》复刻作品时,需要模拟出一座碉堡。虞迎五先尝试用纸壳搭碉堡,但发现搭出来不太像样子。后来他又尝试用土豆去挖,但还是觉得不满意。直到有一次逛超市,虞迎五突然想到,可以用威化饼干去搭成碉堡,用土豆模拟地上的土包。就这样,制作出了《董存瑞》的作品。

随着作品的不断改进升级,虞迎五还用茄子模拟小船,用胡萝卜做成石块。甚至通过用手抠、用打火机烧、涂上颜色,将泡沫制作成假山。而除了蔬菜在用过后,有些被虞迎五炒菜吃了,类似泡沫做出的道具,他却也不舍得扔掉,便都堆放在家里。

“那段时间我家里被我弄得乱七八糟的,到处都堆着纸箱子和泡沫,家人都不是太开心。但后来看到一些效果后,就比较支持我了。”虞迎五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高不超过十块钱 永远保持平常心

从《陈情令》、《仙剑奇侠传三》,再到《海贼王》、《董存瑞》、《觉醒年代》……在虞迎五的上百部作品中,成本最多的不超过十块钱,最低的根本就是“零成本”。而为了作品能呈现出最完美的样子,营造画面的氛围感,虞迎五后来还找来亲戚、朋友充当“灯光师”。“一方面觉得是用这些便宜的东西来说比较有意思,另一方面,这也单纯就是我的一个爱好,也没有预算去买太贵的道具或者专门请人帮忙这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疫情逐渐稳定,虞迎五的工作逐渐忙碌起来,短视频更新的也变少了。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虞迎五觉得《觉醒年代》很符合这个主题,就想着能不能设计出一期作品来。

在经过思索后,这一次,虞迎五用威化饼干,纸片、牙签制作出了李大钊同志在工厂讲述五一劳动节由来的经典场景。作品一经发出,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引来众多网友评论。

而提及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虞迎五告诉记者,“我已经是平常心对待了”。

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虞迎五制作了一部《黄继光》的作品,还曾被央视新闻转发,也收到很多人的关注。

“其实很早就有公司来找我,说要不要合作,做一些广告营销之类的,但我都没有签。我觉得做这个就是我的爱好,我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自由的。如果真的当事业去做,也不会之前有过好几个月都没更新了。”虞迎五说带,未来,他还是会珍惜、延续这个爱好,继续创作精美的作品。

实习生 黄冬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