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二十八日,二○二一年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之春季校园招聘会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高林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的加拿大籍教师詹妮弗·克雷斯兹在给学生上英语课。 高林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Randy Floyd(左)在海口创办教育咨询公司。图为他和同事在探讨交流。阮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东黎族自治县就业局在利国镇文且村举办点心制作培训班。图为村民在学习制作油条。阮琛 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海南“每个人都了不起”。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是全世界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这源于丰富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富有生产力的资源。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

近年来,海南人社部门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保障覆盖面、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凸显人社价值、扛起人社担当,不断激发人力资源活力,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最大民生:稳住就业基本盘

先在网上查询、比对、斟酌,然后现场投递简历并与用人单位洽谈——6月24日,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周克才,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有条不紊地应聘相关岗位。

像这样的公益招聘会,在海南已成为常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稳住就业基本盘,我省以超常规举措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多措并举,帮扶重点群体就业。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4.76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7.37%,超出年度目标7.37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外出务工145.8万人,较2019年增加2万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实施兜底保障,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3.1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93%,8.4万人领取各项失业保险待遇约9亿元,其中阶段性失业补助金发放约1亿元,惠及3万余人。全面实行激励机制,奖励“劳务输出先进村”3万元,奖励“农民工优秀劳务带头人”和“农民工创业典型”各1万元;每招用1人给予用工企业补贴200元/月、给予务工人员生活补贴400元/月,补贴期限6个月。

——多项激励,强化培训提升技能。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灵活就业人员、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取得证书情况,按800元/人至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贴,且每人每年可享受3次培训补贴,鼓励劳动者掌握多项职业技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组织新吸纳人员开展适岗培训、以工代训,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企业组织开展建设工程领域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培训3个月以内,补贴最高达1万元/人,激发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多点发力,激活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助力小微企业和零基础创业者解决融资问题。2020年,全省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7亿元,带动4085人就业。举办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吸引2800多个项目、8000多名参赛者参加,推动了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

由于对劳动者“扶上马送一程”,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0.79%。

保障机制:提升百姓幸福感

“劳动能力鉴定全省通办太好了,就近办理给我们带来了便利!”4月25日,现居海口的乐东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莫某的亲属激动地说。莫某偏瘫在床需办理提前退休,海口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时为莫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送达鉴定结论书。这是省人社系统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不仅仅是劳动能力鉴定全省通办通用,目前海南社保医保跨省通办事项已达20项。此外,我省通过做好“加减法”,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在“加法”上,海南提前半年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推动业务全省通办,按时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增加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时,为我省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老年城乡居民提高了基础养老金。

在“减法”上,海南综合实施纾困政策。2020年为9万余家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共计85.14亿元,占我省全口径减税降费总额的48.43%;给2.4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5.11亿元,是2019年的10倍。一年来,全省共盘活使用就业补助资金10亿余元,其中专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奖补1.24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加减法”并用,助力我省经济快速恢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上海一公司在海南用工后变更法人,拖欠46名劳动者工资135万余元。经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警方采取措施,劳动者拿到了报酬。这是省人社厅日前公布的一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

类似案例并不鲜见。这得益于我省加强组织领导,定期督查问责。2020年全省共立案查处拖欠工资案件107件,追发金额2903.41万元,处置突发性案件1件,较2019年分别下降38%、35%、11%和50%。截至2020年底,全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现工资“零拖欠”。

4月28日,海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合作机制开始落地运行,标志着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港湾联动”步入一体化正轨。

路径探索:推出系列创新案例

5月17日,2021年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分为省内赛、省外赛和国际赛,总奖金达380万元,单项奖金最高10万元。本届大赛以“自贸海南 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海南创业大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累计1万多个项目、4万余人参加,培育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团队和企业。2020年,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海南创业大赛”更名为“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

除了创业大赛成效显著,我省不断探索新路径,推出系列创新案例。

案例一,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我省上线运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平台,编制了397项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事项目录清单,目前已实施300项,实现了人社领域业务普遍用卡,以及户籍落户、酒店住宿登记、财政惠民补贴发放、公交出行、旅游年卡等拓展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38万,覆盖全省常住人口的93.04%。该项工作被列入我省第十批制度创新案例。

案例二,首创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才管理机制。

为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升海南自贸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我省打破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管理办法,建立了编内聘用外国人才管理机制,此做法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服务贸易领域的全国最佳创新案例。我省还配套出台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文件,吸引了一批全球人才集聚海南。其中,海南大学聘任的加拿大籍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两院院士杨天若为海南大学筹建计算机学院;洋浦经济开发区聘任林光明作为首席规划师,完成了环新英湾地区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全省人社系统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不畏艰难的闯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决战决胜的拼劲。”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鹏表示,要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撰文/平宗 京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