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提及木耳,很多人都知道好吃、营养,那你知道曹县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在哪吗?就在曹县青堌集镇班庄村。班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G105国道北侧,2016年之前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当时班庄村的道路凹凸不平,泥泞难行,部分住房破烂不堪,农田基本建设除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的几眼机井再无其他。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带领村民种植黄贝毛木耳,鼓了村民们的钱包,还建设扶贫车间和光伏发电项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并将光伏发电的盈利用来建设村庄,将班庄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

支部引领,率先做出带头示范作用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2010年,青堌集镇班庄村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贫困村,当时村内的主导产业为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村庄破烂不堪。如何“破茧成蝶”,让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班庄村党支部面临的难题。

“在2010年时,我们村大多数年轻人常年在外地打工,仅有农忙和过年时才回一次家,家里穷,留不住年轻人,这样下去,我们村会越来越穷,我就想有什么方法能提高村民收入,摘掉‘空壳村’的帽子。”班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涛说,于是就开始外出考察适合自己村发展的项目,最终决定发展大棚木耳。

“种木耳,咱地里也能种这玩意?”说起这事,当时村民顾虑重重,多数村民不接受、不理解。尽管当时对村民进行了分析讲解和宣传发动,但愿意种植的村民还是寥寥无几。村干部们没有灰心,决定由党员先行先试。韩涛带领部分群众到江苏丰县等地的毛木耳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拜师学艺,聘请有关专家对毛木耳的市场行情和种植技术向全村村民分析讲解,自己先掌握了大棚木耳的种植技术,率先示范。

克服难题,让木耳种植“活”起来

专家来了,菌种有了,种植信心有了,但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没场地。“当时这一片地种的全是树,没办法,我们只能一家一户地跑着搞动员,让大家把地里的树砍掉,费了不少劲儿,但最终的结果很满意,村民们把树砍掉后,我们将地平整了一番,通过简单规划后,就开始建起了种植大棚。”韩涛笑着说。

种植木耳的技术员是村里专门从江苏丰县请来的,指导了半年,第一批木耳成功采摘的时候,人家才离开。有了老师的手把手指导和传授,班庄村的首批木耳种植户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并一次性试种成功。于是,大伙儿的信心倍增。而且班庄村搞木耳种植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木耳种植的原材料是锯末,而曹县的木材加工业一致兴盛发达,原料多而廉价。

现在,在班庄村提起种木耳的技术,每个种植户都能张口讲个“一二三”。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一户种植大棚前,看到韩娜正和家人将晒干的木耳装袋。“今年收成不错,而且价格也好,我家的木耳一年能出5、6茬木耳,一个大棚可以出4万个菌包,一个菌包能出二两半的干木耳。”韩娜笑着说,没种木耳之前,她一直在外地打工,不仅辛苦而且无法长期陪伴家人,“这三年的木耳价格都很好,一个大棚的利润在一半左右。”

木耳从种到收一般持续七个月的时间,采摘时间长达半年。经过多年发展,班庄村的庄稼人算是找到了一条好的致富门路。2015年1月30日,班庄村注册登记了曹县鸿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只管种,其他的全由合作社来兜底。

目前,有70多户村民种植木耳,90个大棚占地200余亩,是曹县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

示范引领,让乡村美起来

班庄村现在不仅有木耳,还有扶贫车间和扶贫项目光伏发电,仅光伏发电一年的收入就有15万元。村民腰包鼓了,集体收入增多了,就要开始改变村容村貌了。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拆除自家的违法建筑,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道路铺设、美化绿化等工作中,为村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现在走进班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路旁花木点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为了更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班庄建起了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多处村民娱乐休闲活动场所,成立了舞蹈队,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四德榜”“好婆婆、好媳妇”评选,重塑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意识,对建设美丽乡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班庄村党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组成了村民服务志愿队,主动化解群众之间邻里矛盾,解决群众困难,带领群众进行卫生治理等,形成了干群和谐、互帮互助、村情稳定、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下一步,班庄村党支部着力解决排查出的各类问题,增加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