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趣常有 学而不腻

如何才能上出总复习课的味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人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人的成长,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育分更育人,成才更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带六年级毕业班,所以所有的课程在六一前已经全部结束,按照往常我们大体应该进行3个复习阶段,分别是归类复习阶段-----综合复习阶段----冲刺阶段,但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复习,只要是复习课就一定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因为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忆,更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而应是通过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后的一种再创造。 在复习阶段每个年级各个科目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些感受,复习阶段的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较平时要差、教学效果当然也一样很是不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新知时的佼佼者)认为这些知识已经是旧知识了可以不那么用心去听了,导致一少部分学习新知时就比较困难的学生(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很难形成气候和老师配合,为自己挽回一些“损失”,二是教师也对学生放松了警惕。默认对于前面多次反复讲过的知识点孩子们不会再错了,即使以前没学会,这一时半会能学会多少呢?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的明显松懈了许多,认为这几天能起多大作用呢?但总归一条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临近考试,一切已经成为定局,现在的努力只能是一种临阵磨枪的磨时间,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有种任其发展的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复习课似乎更难上了。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复习时放慢脚步,留更多的时间来挑战一些平时的易错题,有针对性地对复习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对一些易错题型进行二次整合,设计出一些对比题,让学生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要比我们无效的讲解更有效,这样一来可以让复习中的学生感觉到旧课不旧,仍有新鲜感,还可以让在新授课上没来得及跟上的学生有机会再次跟上,让新授课上已经弄懂得的学生可以重新巩固加深印象,同时可以学会用多种方法解题、多中选优,以及针对不同题型选择更快捷的解题方法,对于一部分拔尖的学生可以采取师生同探究一道题活动,师生大比拼。

比如: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每段是全长的( )。这一题常考常错,有时原题改一下数字就会错,有时调换一下问题的顺序也会错,当然有时是把问题换了一种说法,更会摸不着头脑,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以下5个训练题:

(1)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 ),每段是全长的( )

(2)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3)7米长的绳子锯了3次,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4)7米长的绳子锯了3次,第四段是全长的( ),长( )

(5)7米长的绳子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锯成4段需要( )分钟

再比如和学生在大比拼时,我收集了以下两个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是我一开始的思路:想借助辅助线把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割成与原图形相关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因为两个点都是两条边上的中点),但整个图形不是梯形,所以辅助线做的没有意义,挑战失败。

图二是学生的思路:同样是想借助辅助线把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割成与原图形相关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割后空白和阴影部分的面积都被分割成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有利于该题的解答,挑战成功。

挑战成功后的学生才会有质疑老师的想法,学生在复习时才会更专注听课,因为他们想挑挑你身上的刺,尤其是老师身上的刺,有利于我们总复习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道题,我一开始是纯属没思路的,感觉好像是一道行程问题,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大约过了10多分钟的样子,陈思睿同学才提醒了我,说在圆内直径是最长的,看来这道题考察的综合能力的应用。经过师生合作,发现这道题可以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来解答,即求小圆周长和大圆圆周长的一半的最小公倍数是两只虫子爬的相距最远时的最少路程,然后再求是几个小圆周长就是小圆上虫子爬了几圈。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尝试我发现影响课堂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其实更多的是孩子们上课的习惯,听课的能力,读审题的习惯,这些习惯和能力的背后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催化,促使孩子们兴趣常有,学而不腻。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王培峰

编审:张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