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苏轼一生,可以说是唐宋文人中受苦受难最多的一个,然而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却很少有悲凉凄怆,颓废消极的一面,反而表现出了他宠辱不惊,热爱生活的一面。尤其是黄州时期的苏轼,创作了大量充满旷达精神的诗词。譬如广为流传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便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与苏轼初到黄州时“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的复杂矛盾心绪不同,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已经谪居黄州三年的此词,展现的是一种以旷达心境对待不幸遭遇,在逆境中寻求生活乐趣的闲适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首先,词的开篇两句“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描绘了自己谪居黄州的特殊环境。意思是说,在苏轼所居房屋的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的尽头一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长有一排排翠竹,恰似一道道翠绿色的屏障将围墙掩映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近房屋的地方,有一个池塘,由于天旱缺水,池边长满了枯萎的衰草,四面更有蝉声乱成一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句短短十四字中,竟然出现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不同景象。虽然它们分开来看,不失为大自然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在这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杂乱和衰萎。它所反映的正是苏轼被贬后的苦闷心情和艰难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的两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依然是对苏轼居处环境的描写,不过从开篇的杂乱、衰萎,转向了祥和、安宁。它的意思是说,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池塘中的红色荷花不时传来阵阵幽香。由此可见,苏轼是能够在杂乱、衰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白鸟翻空”,“红蕖照水”等美丽景象的。

然后,接下来的“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则是苏轼漫步村落的画面。即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乡村外的古城墙旁边,苏轼正手拄着藜杖慢步徘徊。一般来说,慢步徘徊,说明心中有思绪万千。那么苏轼这里究竟蕴含了何种情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看词的结尾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多亏了昨天晚上老天在三更时分下了一场雨,使得漂泊不定的我又享受到了一天的清凉。可见作为贬谪之人,苏轼知道自己终将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然而苏轼又深知人生短促,需要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因此,它更多地展现出了苏轼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无疑是他被贬黄州期间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具体来说,则是抒发了苏轼雨后得新凉的喜悦,凸显了苏轼当时闲适旷达的一面。而对于我们来说,苏轼“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旷达心境,显然可以令人豁然开朗。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