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糟货的季节。各式凉菜,糟鸡、糟鸭、糟虾……香气扑鼻,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糟菜的灵魂在于酿酒废料——酒糟。
酒香远自古人来
《齐民要术》 资料图
工人将酒糟装甑 新华社 图
不过恰如《齐民要术》这段记载所指出的,在“糟”的风味尚未充分开掘之际,这种腌制法更多时候还是服务于食物保存的目的。对此,清代宗室诗人文昭就曾作诗吟叹:“禁屠时节无兼味,糟肉枯鱼已大丰”。在他们眼里,“糟”肉只是新鲜肉食的替代品,而非更好的选择。
《农圃便览》艺孤在线 图
在古代,糟货的制法也不是因循定例,往往百花齐放。譬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载“糟鱼”做法便与上述《农圃便览》略有区别,额外增加了“将鱼大片用纸裹却,以糟覆之”这个步骤,或许是摸索到了什么新窍门?
随着“糟”的识别度、认可度愈来愈高,糟货也由最初的“保鲜”转变为一种独立的风味,品鉴者对“糟”的要求也逐渐精细起来。
袁枚《随园食单》独具匠心,提出肉在“糟”之前需要“微腌”,光这一个“微”字就能让人揣摩良久。清康熙年间的《广群芳谱》收入了一道名为“糖糟茄”的腌菜,其做法是“八九月嫩茄,线抽去蒂,用活水煎汤冷定。糟盐拌匀入坛泥封之,每糟一斤、茄一斤用盐二两。”此菜谱精选“嫩茄”与“活水”,在食材源头为糟货成品把关,其匠心可见一斑。
绍兴糟鸡 资料图
宁波香糟带鱼 资料图
一口凉糟香百年
历经千余载积淀,尤其是明清饮食文化发展高潮的淘洗,20世纪的中国人已拥有了发达的糟货品鉴体系。1940年,一位食谱学者详细陈述了糟肉制备过程中挑剔的“选糟”环节:“糟肉的第一步手续,便是选糟。糟肉所用的糟,是造黄酒所剩下的酒渣。这种糟的颜色是暗黄的,味极香美。若误购造白酒所剩下的糟粕便不合用。其次,这种糟大概总是隔年货,新糟的香味,不如陈糟远胜。”
美食爱好在自己酿糟货 下厨房/晚安A-Z 图
在近代中国的糟货世界里,糟油是“百搭”的神奇点缀。1927年,《聂氏家语旬刊》的一篇杂记盛赞糟油“加于菜内,味甚鲜美”。
糟油 快懂百科 图
1934年,“懿明”撰写的《糟菜四法》演示了糟肉、糟鱼、糟鸡鸭、糟素菜的腌制方法。文章对糟鱼与糟素菜的传神写照它处罕见,值得抄录于此。
作者介绍糟鱼做法是,“以鲤鱼剖腹,洗清爽,用食盐擦内外一遍,把绳穿住每尾鲤鱼的头,折断竹筷几根,每根长约二寸,横着撑开那剖开的鱼腹,挂在透风地方吹至干而发硬,取下,切成寸许方块。用小瓮数个,好酒酿几斤,先在瓮底铺酒酿一厚层,上面铺鱼一层,再铺酒酿一层。于是鱼和酒酿相互间隔,直至瓮口为止,香料也夹杂在每层中。瓮口用竹箬封好,把糟调烂泥涂封瓮口,坟起如小丘,一月后可启封取食。”
作者还特别强调,糟鱼味道惊艳的主要“秘密”就是腌制时间,只要腌透彻了自然“香味愈佳”。
《糟菜四法》所述糟素菜更是令身处暑热烦闷之中的读者口舌生津:“把嫩笋干、水面筋、黄豆芽入锅烹煮,加盐、八角、茴香、花椒、酱油,三物中黄豆芽需缓下锅。煮熟乘入瓦钵内,亦用葛布包香糟压在上面,木盖加重物压紧,翌日即可取食。”作者提示有心尝试糟素菜的读者,这些芬芳的腌制清蔬“最宜冷食,佐稀饭味美无比!”
糟毛豆是糟素菜里的名角 绍兴网 图
不过在近代中国,糟货的主角终归还是肉类,其中又以鸡鸭占有头筹。
糟肉 资料图
糟味拼盘 资料图
1956年,梅陇镇菜馆的一位老厨介绍了“夏令解热之名菜”——“糟水鸡”的烹调方法:
“选用最肥鸡,出白、加水,用小火清汤炖,熟后把鸡暂时乘起。留下原汁,加盐、味精、生姜、葱煮一煮,趁原汁熟时放入酒糟吸入原鸡汁(最好用上海香糟)。再把湿糟榨出鸡汁,沥清,这样原汁中增加糟汁香味。另外把鸡切块,去掉头、脚、背骨,留下翅膀。吃者有句话:‘白鸡要留大转弯’。用坛盛入,把鸡汁倒入加盖,放入冰箱,周围放冰加冻,到内部冻结为止。”
梅龙镇酒家 资料图
温馨提示,糟货虽好,可不能贪吃。毕竟之于健康,腌菜终归还是弊大于利的。五百年前,沈周《客座新闻》记载:“常熟孙世清,偶食糟鸡肉,旋即腹痛三四日。意前鸡肉略有黄色,或中毒也。”往后朋友们在品鉴酒糟赋予的滋味享受时,还请牢记孙世清先生的腹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