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竹马篇(之二十八)邓园黑梅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拍摄者的付出。其中第六张是邓园目前唯一留存的图片。
江阳沽酒客按:有黑色的梅花吗?江阳沽酒客不是植物学家,无法给予大家答案,但是目前从沽酒客咨询和网络查找的资料上来看,自然界暂时没有关于黑色梅花的报道。而在你我的印象中,梅花的颜色主要还是红色,哪怕跟梅花不相干的也有梅字的腊梅也是黄色,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叫做《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般认为是诗人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淡墨色的梅花,即黑梅花。不过这个东西一直得不到证实。世界上有没有黑色的梅花,成为了一段公案,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争论和研究。不过在泸州民国时期忠山上有一座邓园,却有人见过黑色的梅花。
这位就是本文的作者曹本玉先生。曹本玉泸州日报资深编辑记者,是泸州文化名人,而他说的邓园,又叫了园,是泸州民国时期一座私家花园。据说位置在原来的百子图之上,宽约五十余亩深沟地。园主邓德先是一位民国时期泸州的保正、士绅,初建成叫“了园”后来人习以主人的姓称“邓园”。
据老一辈人回忆,邓德先喜此地幽諍,1917年结茅草隐居,躬耕度日,学着古人过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还是那个时候好,可以随便开荒圈地,今天你试试,就是乱搭乱建哈,时代不同,慢生活也是需要条件的。
关于邓德先沽酒客能查到的资料很少,不过看着介绍应该是比较有修养和文化,而且淡泊名利的人吧,而且相信家里祖业应该有一些丰厚,不然也不能如此洒脱,当然这是沽酒客用今天的环境去想象的。他通过自己慢慢经营,在周围广植四时花木。
用各种草、树枝盖亭九座,形式多样、古雅新奇罗汉松、万年青为屏障特凿一石洞名“傅岩栖息洞”石床、桌凳无不备。泉水如滴乳状,冷气逼人。为啥叫傅岩这个名字呢?其实它是一个古地名,也叫“傅险”。相传是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
《书·说命上》:“ 说筑傅岩之野。”孔传:“傅氏之岩在虞(yú)虢(guó)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 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所以从它最初叫“了园”,又有这个“傅岩”之所,邓先生应该是一个羡慕陶渊明的人士。
后来他又筑曲折小溪,引清水入荷池,夏荷鲜艳夺目。溪边坡上植各种梅花百余株,极具流形横斜之美。兰花、玫瑰、七里香等花香沁人心脾。
竹林深掩一长亭。楹联是举人王铁珊撰写:“竹影溪光也学杜公结茅屋,峰迥(jiǒng)路转何须渔父觅桃源”。额“茂林修竹”。又横刻廖润堂举人撰写的“了园序”。
根据残存的资料大约是:
人生万年。有何了局…富入贵人,谁主谁客?
起迟睡早。万事草草、得了便了,落花帝鸟。
‘不’了面了,一梦来,山鸡报晓。
春秋佳日,游客如云,各方名士常来欢宴吟咏。盛夏更成为避暑福地。抗战期间,遭日机炸坏。建国后,此地修建为医学院。了园真的就此完了。你看这样的文化名园,可是却无人问津,更是早就淹没无踪迹了。
曹本玉先生儿时经常去游玩,对此有不少记忆,如今已过八十的他对过去的记忆越发清晰和怀念,写下此文,希望沽酒客能帮其发布,我乐意干这个事情,虽然我才疏学浅,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记录自己家乡那些不太为人知的过去,是很值得做的,突然想起一首歌词: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都抛下,最终我们能记住多少不要紧,总要留点痕迹,然后让可以追溯,那也是值得的,下面请看曹先生的全文,文章的“我”即曹先生本人:
忠山灵秀育华芳,万载深沟幽中藏,时人岂知是珍品,世间稀有黑梅花。
在四川省泸县城区(曹先生按照民国时期的习惯叫法,其实是今泸州市江阳区城区),坐落着一座山,叫忠山,山上林木繁茂,百年樟柏参天。林荫深处落叶铺地,杂草丛生。从西门小校场边,观音阁傍,有一破旧石铺古道,沿忠山向西蜿蜒而上,路经上观音阁,积骨亭行约近百米高度,便是顶上忠山,积骨亭(也叫捡骨亭)是个存尸骨方形小亭,十分荒凉,遍地蛇虫乱爬,野兔,松鼠,黄鼠狼常出沒林间,猫头鹰、老鹰丶鸟鸦怪声啼叫,阴森恐怖,人跡罕至。
但是每年春节前后,我几个小孩,必须从此处经过,而上忠山顶,到了忠山顶方能到邓园。四十年代的泸州,也没有好游玩的公园,也无甚景色宜人之地。记得在柑橘成熟时,我们便到沙塆下面毗卢寺,不是去寺庙敬香,而是爬到寺庙柑橘树上,讨柑橘吃。
桂圆成熟后,我们便去张坝桂圆林折讨桂圆吃,守护员一般都不干涉,但准吃不准包,因为柑橘也好,桂圆也罢,小孩只图玩,吃不了多少(今天不得行,一个自己素质要求高,有道德制约,而一个容易被吼吓,放狗追)。记得白塔(宗塔)每年开放期,是春节过年那几天,所以平时没有什么地方可玩,唯一令人向往之处,便是秀美的忠山邓园。
山下望忠山,尽是树林、高高的林峰,到达山顶,方知林峰下还有个大操场。操场约三个篮球场大,操场杂草与泥相混,不很平整,也无甚设施,相传曾为朱德在泸练兵场。在操场北,放眼北望,沱江西来东流而汇长江。沱江北面山峦起伏,乡间小道,农田房舍尽收眼㡳。
在操场北边坡下,是一个约百米的深沟,深沟座南向北,右手东边,也是约百米深坡;左手西边,也同样是约百米深坡,因此这深沟三面是山坡,一面北向沱江,如撮箕形。出了深沟便是小溪,小溪两傍,左面是树荫下的坡地,右面是坡地中的水潭、凉亭,奇花,异草,翠竹,梅花遍布其间,这便是著名而秀美的忠山邓园。
邓园的大门在山坡下,在溪流与百子图相接处,那里有一围墙,与百子图相隔,围墙中间开了一道园门,作为园区入口处。
邓园背靠忠山的‘操场’,左右依山,山坡上古木参天,树荫下,山坡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山坡下有涧水涓涓流出,形成小溪,溪水清澈,有小鱼小虾游动,水底石缝下,多有螃蟹可捉,小溪经邓园,过百子图注入沱江。在小溪出山涧,不到百米处,右侧形成一潭,潭约半个篮球埸大,潭圆形,水深一米有余,潭水绿油油的,潭中游鱼依稀可数。
潭的周围尽是草木、花朵、翠竹自然形成约一米多高缘色栅栏相围。潭中人工修建一竹木亭,从西岸伸向水中。亭为圆形,长宽相等,约三米。除进亭处,其余三面在亭均有木板坐位,并有木栏及木条靠背,亭柱、亭座、亭靠背及护栏均为紫红色。亭顶是竹编丶草织茅盖,斗篷形状。
在绿色栅栏后面,山坡下,萧萧翠竹处,有近二十余种梅花,凌寒而开,姹紫嫣红中有:淡红色的,桃红色的,紫红色的,朱红色的,玫瑰色的,红白相间的,有淡黄色的,深黄色的;有浅綠色的,深綠色的,鹦鹉色的,有白玉色的,梨花色的,玉兰色的,雪白色的,但引人注目的是独具特色的黑梅花。忠山邓园有两棵黑色梅花。
四十年代(1940年左右)我还年幼,因为邓园有山、有水、有潭、有亭、有竹、有梅,是当年泸州城内唯一一个园区,所以我们喜欢去玩耍。去后总爱到水亭,伏在亭栏上观魚,也喜欢倚靠亭柱观看梅花,那时泸州气候寒冷,年年冬至以后天便下雪,我们便趁下雪天,去观看雪中梅花。我喜欢朱色红梅,也喜欢深绿色绿梅(应该是绿萼梅),还有如雪的白梅,但比较起來,黑色梅花最为奇特,耀眼。
因为奇特,我特地近前,到梅花树边仔细观看,看清了这两棵黑梅,树干、树枝都是棕榈色的,开出的花每一朵,朵朵皆是黑色的。黑的程度比漆黑,比墨黑、比炭黑、比煤黑;黑得明亮,黑得光泽,黑得醉人,黑中散香。
光阴荏苒,转瞬七十多年过去,昔日的孩童今已耄耋之年,数十年來,每到严寒的初春,在梅花开放时节,无论在园区,景区;在城市、在乡村、在农家、在集市,甚至在今电视屏幕,均未再见过黑梅花的芳容,也许,当年她就是“孤木”,今已绝种、失传?那光泽的颜色,那淡淡的幽香,那风姿,那气质,那精神,令人终生难忘。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喜欢并非文笔如何,而是黑梅花(墨梅)是世间稀有,我查阅了我国自先秦以來,甚至东周以来的诗、词,只查阅到了两篇写墨梅的诗文,以及我读过的外国诗文,一首也未见到,说明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黑梅花(墨梅),的确是世间罕见而稀有。而本人写出的黑梅花(墨梅)的文章,是否应属世界独有?乡亲们:别忘了在二十一世纪,有位泸州老人曾写过,一篇《邓园黑梅花》。
本文作者泸州日报社童南(曹先生笔名)
初稿于2o17年1月2日
重修稿,完稿于2021年5月4日
江阳沽酒客重新修订编辑并附录按语一千余字于2021年7月2日发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