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岗17年,始终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解百姓之忧,赢得党员和群众的拥护,他就是吉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王庆波。

王庆波所在的新房子村,位于永吉县最西部,紧邻饮马河和石头口门水库,如今是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万昌镇的样板村,还赢得一个“三多村”的美誉——村民外出打工的多、到城里买楼房的多、购买小轿车的多。

6月29日,在村头广场,记者和王庆波聊起村里的变化,他自豪地说:“这几年,来我们村旅游的城里人越来越多。许多自行车骑友沿302国道骑行时,都特地拐进来,到村里打卡、拍照。有人说我们村自带滤镜,美得像是田园诗画。”

可时间回到2004年,新房子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单说干群关系,村干部威信低,得不到群众支持。王庆波就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先从群众意见大的招待费入手,严格管理,公开账目,惹得有些干部和他争执。王庆波以身作则,坚决顶住,连村里用工的费用也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跑冒滴漏”。

星星哨灌区的灌溉要水费,村民入户的自来水收水费,可有些村干部不交,群众很反感。王庆波一声令下,村干部必须交!王庆波说:“党员干部要想服众,首先看你做事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从此以后,他要求农业保险都要核实,9个社长互相监督,保险补偿金发下来全部公示,全村再没为此发生过争执。

王庆波上任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村里还背负20万元外债。王庆波暗下决心,“只有让百姓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村落后局面。”

清还外债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时正好赶上村里近百公顷土地被划为石头口门水库水源保护地。王庆波和村干部抓住这一契机,在这块土地中为村集体整理出7公顷空闲荒地,租给水库,每年租金7万元,一次性收到10年租金。就这样,村里当年就把外债全部还清,还有了近50万元的村集体积蓄。

新房子村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不允许搞畜禽养殖和生产加工,村民大多靠种地为生。王庆波带领村班子,一面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优良品种水稻,谋求增产增收,一面借助临近长春市的地利,寻找门路,牵线搭桥,鼓励村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2013年,新房子村采取村集体与村民集资的形式,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组建农机合作社。没出三四年,每年集体收入就超过10万元,还为贫困户分红2万元。

这期间,村里又流转出70公顷土地,给宇丰米业建设高标准农田,调整种植结构休耕110公顷。全村70%以上的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致富触角逐渐向外延展。王庆波说:“来钱门路多了,乡亲们就都富起来了,人均年收入比过去至少翻了三番。”如今的新房子村,不少人家在城里买了楼房,还买了小轿车。更可贵的是,有些村民致富不忘乡亲,纷纷回到村里,引领乡亲共同致富。村民贺军是村里最早走出去的,一直在长春承包工程。在他带领下,全村有100多名村民每天坐班车到长春市干活,一天至少能赚80元。

经济上打了翻身仗,村容村貌也大变样。几年来,王庆波带领大家,紧紧抓住移民村建设的有利契机,修建水泥路25公里,全村实现了户户通;完成自来水管网二次改造,家家喝上了安全饮用水。记者在村里看到,村路整洁,装有路灯,排水沟通畅,路边绿树成行,家家小院都有铁艺围栏,还有一个4000平方米的公园式休闲广场。

村民王术霞说:“王书记来了以后,村里面貌大改观,百姓非常认可。就说村子里的文化广场吧,茶余饭后唱唱歌、跳跳舞,大家的精神生活也充实了,真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吉林日报 记者:李婷 姜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