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陶瓷技艺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由此可见,唐代钧瓷——唐钧史无前例地开启了陶瓷窑变之先河。2021年7月3日上午,笔者有幸来到平顶山市神前传奇唐钧瓷有限公司,对公司总经理李俊锋大师进行了专访,并实地参观了他的唐钧历史博物馆和钧瓷展厅,以及生产车间,零距离感受到了唐钧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地处郏县安良镇神前陶瓷园区,与禹州市神垕镇相邻。刚到公司,李俊锋大师就在门前笑面相迎,一身半旧工作服,质朴中让人倍感亲切。在喝茶闲聊中,了解到李俊锋创办神前传奇唐钧瓷有限公司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以唐钧、钧瓷的研发、复烧、传承、生产为一体的陶瓷文化企业。内设有神前唐钧历史博物馆、唐钧产品展示厅和唐钧烧制技艺传习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俊锋首先带领笔者走进唐钧历史博物馆。据他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400平方米,集收藏、展示、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历史博物馆。该馆分为陶瓷历史演变厅、生产技艺展示厅、唐钧艺术展示厅、当代钧瓷艺术展厅、学术交流厅五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钧,始于唐代早期,盛于唐代中期、至今在民间一直延续传承,主要分布在郏县北部的中顶莲花山和大刘山下(古称神前),因其在河南省郏县西北20公里的钧台乡“钧天台”(据《史记》载:轩辕黄帝拜访广成子曾在此驻跸,体察民情,闻钧天广乐而得名)附近设窑烧造故名“唐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俊锋详尽地介绍和解读了唐钧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及传统陶瓷的制作流程,馆内藏品含有史书资料、唐钧制作原材料、唐钧制作工具、61件陶瓷展品等。这些实物和图片一下子把笔者的记忆拉回到一千多年前大唐多元、浑厚的意境里,从中体味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和文明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9月,唐钧烧制技艺被河南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0年11月被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唐钧研学旅行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钧产品展示厅,笔者看到这里展示的都是近年来李俊锋大师创作的获奖作品,墙上挂满了与各级领导和艺术大师的合影照。这里主要是以唐钧为主,作品具有丰润,圆满,浑实,庄重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到唐钧的艺术和烧制特点时,李俊锋大师说,唐钧釉色以黑、白、褐、黄、蓝为主,在妆饰处理上,有黑褐釉饰乳白斑、有白釉饰绿色彩斑,还有黑釉蓝斑的,内涵丰富多彩。特点是釉上变斑有流动感,黑中隐蓝,蓝中泛白,流星状、雨点状、丝缕状等变幻莫测。施釉不到底,氧化火和弱还原焰烧成,温度在1280°C左右,一次或两次烧成,釉感坚实、强硬,造型丰润、浑实,厚重感强烈,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具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钧以实用功能为主,造型如碗、盆、盘、罐、坛、注子、瓶等。注子有大小多种形式,罐有无系、双系和四系三种,瓶有葫芦式和花口者,盘有三足者,但口径均较小。其造型凝重简练,庄重丰满。”李俊锋先后拿起蓝唐钧观音瓶和华北油滴壶给笔者观看并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笔者又参观了神前唐钧烧制技艺传习所和生产车间,了解了唐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唐钧作品的烧制过程。李俊锋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探索,在继承传统钧瓷烧制技艺基础上,成功烧制出“唐钧油滴花”及“唐钧木叶碗”掌握了此项技术独特的烧制技艺,丰富了唐钧艺术的品类。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多项产品外观专利等,多个作品被国内外博馆收藏,并荣获全国多种奖项等。他的作品筑梦丝路、唐钧马、十二生肖系列赏盘、双耳尊等,均获国家专利证书。“天球瓶”、“白雪公主赏盘”获2014年9月第二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二等奖和收藏奖;唐钧油滴壶等作品先后被“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鹤岗市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李俊锋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神前唐钧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家津贴,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烧成工高级技师,平顶山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协会副会长,郏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你们禹州,钧瓷就有了始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钧的艺术发展,离不开不同时期陶瓷工匠们世代技艺的积累和不懈审美追求,作为一名钧瓷烧制技艺项目的传承人,我一定会以弘扬钧瓷传统技艺为己任,积极培养高水平的钧瓷烧制技艺人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钧瓷艺术品,为钧瓷烧制技艺项目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李俊锋很认真地说。(张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