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中,每日优鲜高调上市,却在首日创下今年赴美上市公司的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的募资情况也不尽人意,比原计划缩水近7成。

曾经无限荣光的生鲜电商,如今“一损俱损”了?

生鲜电商集体失宠

自6月25日上市后,每日优鲜的股价已持续下跌,接近腰斩。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同属于以前置仓为核心的生鲜电商,在业务模式上较为相似,估值模型也大抵相近。

每日优鲜破发,叮咚买菜也好不到哪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叮咚买菜首次公开发行3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以此计算,叮咚买菜此次募资约8695万美元,比原计划缩水7成。

6月29日,叮咚买菜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23.5美元,报 28 美元。

虽然上市后的表现不错,但无论如何,这个额度远不及竞争对手每日优鲜当初融资的近3亿美元,也肯定低于叮咚买菜IPO之前的融资预期。

当然,叮咚买菜募资少可能存在后续抬高股价,以利增发再融资的可能性。

不过,社区团购的集体“失宠”,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前置仓模式”究竟还行不行得通了。

资本不爱“前置仓”?

资本不爱“前置仓”?

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想要盈利,似乎异常艰难。

据了解,这些生鲜电商主体中,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上市,看起来虽然无限风光,但从商业模式上来讲,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原因很简单,以前置仓为核心,干的实际都是低毛利、低利润率的苦力活。

首先,前置仓很“烧钱”。为了使自己的配送范围又广又全,企业的建仓地段一定得选在居民生活区的各个“交点”。

其次,从城市中心仓到前置仓的长链条,拉大了配送成本。

所以,从短时间来看,烧钱虽然能换取用户、订单量等数据的增长,但企业想要盈利,最终得看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鲜零售成为共识,社区团购的赛道只会越来越拥挤。

抛开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前置仓为核心迅速扩张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短期内仍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对融资始终有很强的依赖。

一旦离开了资本支持,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就只能减少补贴,这对它们的业务量有着很大的打击,能不能留住用户也就不确定了。

现金不够烧,IPO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因如此,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才会无视前置仓模式的弊端,抓紧时间IPO,硬着头皮补充弹药,以备后面更残酷的肉搏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拯救资金链为目的的被迫IPO,投资人和市场无法看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只有解决掉这一现实难题,生鲜电商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