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一座有着特殊底蕴的城市。从前的革命重地,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嘉陵江的尽头,流经的长江,陡峭的地势,酷热的夏天,重庆小面火锅,都是重庆的名片。

那时候,外地的人们还不知道,真正蕴含了这些东西的,是重庆少为人知的一张名片:棒棒军。

重庆棒棒军的历史也很悠久,毕竟是靠水运为生的城市,加上重庆的地势不好修路,人力运输就成了最主要的方式。三峡博物馆里,有一张1932年的照片,照片里是重庆各个供水站拥挤的人群,还有挑着一根木棒的挑水工,这或许就是棒棒军的前身。

棒棒军都是底层的劳动人民,直到今天,重庆市里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年纪稍大的男人,提着一个木棒,在路边等活干。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才是重庆的灵魂,既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发展,也积淀着这座城市所有的历史和气质。

外地人起初对棒棒军不是很了解,后来随着媒体发展,棒棒军也成了重庆的名片之一。但真正让棒棒军走进全国人民视野的,是10年前的一张照片。拍摄者叫许康平,是东方IC在重庆地区的核心摄影师。

照片里,一个年轻男人肩上扛着重重的货物,嘴里叼着一根烟,右手牵着年幼的儿子,正在从石梯上一步步往下走。从照片就可以看出,男人的生活境地并不好,做苦力还要带着孩子,但男人的脸上没有沮丧,反而透露着一股坚毅。

照片传达出的乐观精神打动了很多人,也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棒棒军这个职业也就跟着照片的走红,再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照片里的男人叫冉光辉,垫江人,来到重庆以后,在朝天门当棒棒。摄影师拍下这张照片时,冉光辉的“棒棒生涯”已经有差不多10年了。

那时候的重庆,像他一样的棒棒还有很多。他们出身农村,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只好靠着帮人挑货,每天爬上爬下,挣点体力钱。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不比耕田种地轻松,年轻时做太久,老了会落下一身伤病。

做棒棒的大多数是男人,也有少数女人,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大多是因为背后的家庭、生活压力。因此,每个棒棒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些让他们想起来就会沉默的故事。

冉光辉只是这些棒棒中很普通的一个。

他的工作地点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市场旁边有一条几百米长的石梯,很陡峭。如果叫车拉货,不仅贵,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叫棒棒的话,可以直接从陡峭的石梯上去。因此在这里的棒棒生意都还不错。

冉光辉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5点或者6点回到家,把没有活的时间也算进去的话,每天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左右。一根棒子,一个板车,就是冉光辉的全部家当。他总是“物尽其用”,工具、身体结合在一起,能抗多少就抗多少。

就靠着那根棒子,冉光辉最多一次性扛过235公斤的货物,这一趟挣了10块钱。生意好的时候,冉光辉一天能挣100左右。即使在这样难的生活里,冉光辉依然保持着生活的希望,兢兢业业,无论是同行还是顾客都很喜欢他。

冉光辉说:“我没什么文化,就是一个卖力气的……干我们这一行的,除了必须要有力气之外,还必须要有责任心,脑袋还要灵光……必须要干活啊,不干活哪儿来的钱,只有付出劳动和汗水,我们才能有收获。

在任何时代,这样的话都是最朴素但最能震撼人心的警醒。踏踏实实的劳动,心安理得地挣钱,不亏欠别人,也不想别人亏欠自己。

那时候,冉光辉和家人租住在棚户区里的一个破房子里。房子只有10平米左右,就这样给一家三口遮挡起了风雨,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儿子写作业都只能跑到别人家里。

冉光辉的照片火了以后,不少记者来采访他,但他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有其他心思,而是继续踏踏实实的工作。那张照片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对于冉光辉而言,那是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

冉光辉的心愿,就是能在重庆买一套二手房。因此,除了做棒棒,他也会去工地打零工,去各种需要工人的地方找活干。像他这样的工人,重庆还有很多,中国范围内,还有更多。

那张照片的热度过去以后,冉光辉依然这样生活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被他牵着的3岁小孩已经长大,冉光辉也靠着自己的肩膀,生生“抗”出了一套房子,二手房,60多个平方,一共要40多万,冉光辉贷款买的。

人们有时候会提起那张照片,笑他,说他是这里的“网红”。冉光辉听到这些话,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我就是个做苦力的,没有什么文化,也不太会讲话,我吃不了媒体这碗饭,就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很多网络公司希望冉光辉加盟,但他一直独善其身,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家庭上,不去染指那些浮躁的东西。

10年过去,冉光辉也有了老态,儿子长大了,妻子开了一家喜糖店,他说自己干不动棒棒了,就去送快递,不能闲着。

冉光辉是他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所有的中国人,我们的祖祖辈辈,正是靠着这样朴素、正确的观念,养活了一代一代人,无论是做农民、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官员,在一条路上走得再远,也不应该忘了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