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空间出舱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出舱活动中,两位航天员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地说,太空行走主要有六大用途:一是在太空组装、扩建空间站;二是在太空维修、维护航天器;三是回收、维护与释放卫星;四是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五是进行紧急太空救援;六是载人登月和载人登火星等。所以,太空行走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穿着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升级的新型“飞天”舱外服。例如,它可支持更长时间的舱外活动,从第一代“飞天”舱外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重复使用次数更多,关节处更加灵活,航天员戴着手套由第一代可以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提升为握持直径大约为5毫米的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服装配一套需近4个月,头盔面窗制作需要经过47道工序,“波纹袖”既舒适又灵活,舱外手套尺寸公差不超过1毫米,液冷服全身上下铺线100米,气密层反复刷几遍胶,金属“硬躯干”不能有0.1毫米细微毛刺。

从舱外服的整体效能、可靠性、舒适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舱外服的操作动作和信息识别更加迅速、准确,科技感更强,同时具有中国的审美识别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行走有多难?

太空行走技术难点有三个:一是太空无路可走;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也没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三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如果出舱活动系统中某个重要部件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危急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大部分时间是从一个工作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工作位置,因此在太空行走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身体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移动身体,关键的是要慢、要小心谨慎、要不慌不忙,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接触到任何飞行中的物体,不要快速移动,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旋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也无法判断其速度快慢,如果无保险措施,很容易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用安全带将航天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防止航天员在太空中走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以为“太空行走”是航天员在太空散步,其实,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为太空一无人行道,二没有马路,所以无处可走;而且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也没法行走。航天员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而不是通过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设计人员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可用手握住一个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因此“太空行走”只是一种俗称,严格地讲应该叫“出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