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

近日,江苏南通,一对夫妻拉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到派出所,要求警察把他抓起来。民警细问之下得知,原来男孩是他们的儿子,为去同学家玩偷拿父母100块钱。在民警的耐心教育下,男孩认识到错误向父母道歉,并将剩余50元归还。同时,民警对两位家长也进行了教育,在家庭教育时应采取更合理的方式,不应让孩子害怕警察。(7月6日 澎湃新闻)

孩子偷东西被家长送到派出所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多起。

2012年12月,福建福州12岁男孩小忠(化名)因嫌父母给的零花钱少,没钱买文具和课外书,多次偷父母及家中客人的钱,被父亲扭送到岳峰派出所;2013年3月,浙江金华婺城区一位10岁男童偷拿家里39元买玩具后,被母亲带到金华婺城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自首”;2014年6月,四川自贡12岁男孩小强(化名)因偷家里10万元现金进网吧,被父母送派出所……

家长的这种大义灭亲的“硬核”做法,受到网友的普遍点赞。其原因就在于,在许多人眼里,如果孩子从小手脚不干净,喜欢小偷小摸,倘若不及时教育,长大了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所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家长果断将孩子送派出所接受处理,本质上是为了教育挽救孩子,希望孩子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一初衷无疑是不错的。

可是,江苏南通的十来岁孩子因偷拿父母100元钱被父母送到派出所后,民警在耐心教育男孩后,为啥还要批评家长呢?

笔者以为,民警批评家长,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未成年犯错,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偷拿家长的钱也好,同学或客人的钱也好,家长千万不能护短,应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严肃教育,告诉孩子:不告而取就是偷,偷别人东西轻则违法,重则犯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家长要被追究法律责任,家长把本该自己承担的教育责任转移给派出所民警,试图借警察叔叔之口给孩子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偷懒,也是一种失职,本质上是不够负责。

二是公安机关是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群众平安、保卫国家安全的专门机构,未成年人偷东西,家长在家教育即可,扭送到派出所,当成违法犯罪的案件来处理,有点小题大做,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家长让孩子从小害怕警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倘若后续教育没能及时跟上,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让孩子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把偷钱的孩子揪到派出所,也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为派出所人手少,事务多,家长把自己在家能处理的事拿到派出所请警察来处理,消耗的是本就很稀缺的公共资源,其后果必然是民警手上一些更加紧急的事项无法得到及时处置,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救助,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损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由此可见,孩子偷钱被家长揪进派出所本是一出不该上演的闹剧,是在给派出所添乱,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难怪民警要对家长进行批评教育了。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06/962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