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生意,比大家想象中更难做。

“生鲜电商第一股”的争夺看似胜负已分,但从资本市场表现而言,并没有赢家。

每日优鲜上市即破发,随后开启跌跌不休模式,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66亿元人民币。

有了前车之鉴,叮咚买菜的募资规模直接缩减七成,虽然避免了破发,但后两天总跌幅也达到26.9%,股价遭遇过山车。

由于两家均采用想通运营模式,外界便将矛头指向前置仓玩法,称其为“资本毒瘤”。

事实上,这事得辩证看待,股价暴跌的锅,或许不该全扣在前置仓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跌,另有他因

早在上市前,每日优鲜就已调整战略,前置仓生意正在大幅收窄。

据公开数据,2020年初,其前置仓数量有1500多个。到了2021年一季度,该数字变为631个,关仓数超过一半。

今年3月,创始人还宣布,将公司愿景设定为“中国最大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提出(超市+菜场)x 零售云的战略部署。

简而言之,就是做生鲜流通的基础服务方,通过运营来帮别人卖菜。

可见,单纯的生鲜前置仓,并非每日优鲜的未来,商业模式已彻底转型。

目前,这些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故事,没有数据,自然得不到资本市场认可。股价暴跌属于情理之中,而前置仓则被外界推出来背上黑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以隔壁做耳朵生意的喜马拉雅听为例,仅融资9轮,投资人便藏不住焦虑,年年催上市。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均已完成10轮融资,大家细品。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说:上市不为圈钱,公司并不缺钱。这话不假。

上两个月,叮咚买菜刚拿到D轮和D+轮共计10.3亿美元,确实犯不着“割肉”上市。毕竟,IPO仅募资8000多万美元,自家“烧”1个月的量而已。

如此“口嫌体真正”,大概率是背后金主爸爸没了耐心,迫切想进入“收割期”,上市后立马套现走人,股价当然就随之下跌。

前置仓,并非一无是处

跟每日优鲜调整战略不同,叮咚买菜正在押注前置仓的未来。

2020年初,其前置仓有550多个,到2021年一季度,规模已经扩张至950个,覆盖29个城市。

若该模式真像外界所言一无是处,梁昌霖没必要坚持。

前置仓固然成本高,但它是目前生鲜电商为数不多的可行方式之一。

类似于养成系玩法,前期虽然难熬,可模式一旦成型,就将为平台带来无尽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从选品到配送的所有环节,都暗含着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关键点。

一个成熟的前置仓,能做到点与点的货品快速调配,形成协同性较好的管理网络,从而整体提升用户体验。

其次,前置仓网点较密,能渗透到更多消费者场景。平台可借此了解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货品配比,为后期精细化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事实上,京东就是典型的前置仓成功案例,应该没人会怀疑京东仓在其体系的重要地位吧。

说到底,前置仓并非生鲜电商的最终形态,而是所有动作的开端。

不过,由于前期重投入,京东连续亏了12年。比起3C产品的高客单价,生鲜产品客单价低,玩家们能否撑到盈利,得打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两位生鲜巨头一缩一扩的战略转变,意味着前置仓打法已出现分化。

现阶段,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不成熟,头部玩家没找到良性的盈利循环是正常现象。

长期来看,菜篮子生意能赚钱是一定的,至于谁能熬到盈利期,就看每个公司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