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父母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就是问题的答案。

江苏南通一对夫妻近日拉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到派出所,要求警察把他抓起来。原来是他们的儿子为去同学家玩偷拿了父母100块钱。在民警的耐心教育下,男孩认识到错误向父母道歉。同时,民警也教育家长,应采取更合理的方式,不应让孩子害怕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这是一则被重复多次的“旧闻”。只是这一次,警察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父母。正因为这一点不同,才引发网友热议。
争议的关键在于,到底该不该把孩子送进派出所,什么才是更合理的方式?一部分人认为偷钱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偷东西就应该受到惩罚。另一部分人认为,孩子还小,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教育,而不是借警察之手来吓孩子。
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回到事件本身,孩子为什么要偷拿父母的钱?新闻里说,是为了去同学家玩。那为什么不直接问父母要钱?这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到底是父母不给,还是孩子害怕?这二者的关系,或许互为因果,或者相互补充。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却以“偷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
或许,父母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就是问题的答案。
这本是一件家庭内部的事,孩子“偷钱”的金额不大,也不是为了干坏事,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偷钱”是不对的行为,甚至可以在交谈中,想到对策,解决孩子不再偷钱的错误行为。作家三毛就曾有偷钱的经历,但她的父母并没有拆穿她、当面斥责她、让她难堪,而是给她及时改过的机会。十几岁的孩子,对“偷”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被发现后,应会心生耻感。父母对孩子的宽容与爱,能消解孩子因“偷钱”产生的不安,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增添彼此的信任,从根本上解决此类不良行为。
当父母将这件事从家庭内部扩大到外部,把孩子拉到陌生人面前,尤其是警察面前时,不仅会让孩子孤立无援,极度难堪,还会打破家庭内部的某种默契或平衡。孩子当然能因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也可能会认为自己被父母推向了派出所,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类似的新闻也暴露出,一些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无能为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最先反思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父母也应该学习,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
相信这对把孩子“揪”进派出所的父母一定是想“为孩子好”。只是他们不曾想过,不少人年幼时也有过“偷拿”的经历,但没人把他们送进派出所,而他们也并没有因此就成为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
这是一次难得的争议,或许能让更多父母在争论中反思自我,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而不再是简单地一“送”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