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原始手稿被公开,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唤起无限追思缅怀。7月6日,南都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这篇手稿被收藏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档案馆内,该馆共保存了700多卷袁老的科研活动等档案资料。而在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内,另有一份早年袁老写给学生的“求助”信件,未来将连同其生前使用的小提琴等生活物品一同展出。

论文原始手稿被公开 档案里记载广东缘分

7月6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档案馆馆长谢兵告诉南都记者,自单位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整理收集档案。档案馆专为袁老开辟了“名人档案”,目前已有资料700多卷,主要以其科研活动为主。

《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原始手稿。

“他的手稿特别珍贵,一般是不拿出来的。”谢兵称。南都记者注意到,这篇手稿放在棕黄色牛皮纸文件夹内,封皮写有“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其中文字材料134页,起止日期为1965年到1981年。这十几年间,恰好见证了袁老从开启杂交水稻研究到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的艰辛探索历程。

翻开手稿目录一页,整洁的笔迹记录下14篇文章题目,其中包括重要研究论文、汇报请示提纲、为助手修改的总结,以及英文稿件,全部手稿共计9万字左右。

“最有意义的就是这篇文章,突破了原来传统的遗传学理论”,在谢兵看来,这14篇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仍是袁老写于1965年的《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

据《袁隆平口述自传》记载,当年袁老在该篇论文中论述了雄性不育株在水稻杂交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正式提出培育水稻三系和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这为未来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绘制了实施蓝图。

1966年2月,该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杂志上。当年“五一”劳动节前,袁老收到了30多块的稿费。不久后,这篇论文又刊登在英文版《科学通报》上。“我很高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稿费”“中、英文稿费加在一起50多元,几乎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袁老在自传中回忆。

2009年,《广东农业科学》期刊对袁老进行专访,并发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报道,被收藏在档案馆。

岭南因其气候优势自古与“水稻”有缘,实际上正因“水稻”牵线袁老与广东也有渊源。谢兵提到,在档案馆内还保存有袁老到访广州参会的报道资料。2009年11月,中国国际种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袁老出席论坛并作题为《超级杂交稻的育种进展》演讲。活动结束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对袁老进行专访,并发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报道,这些资料如今一并收录在袁老档案中。

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

袁老故去后,档案馆再次整理了其生前手稿和资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政办主任魏科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仍由单位保管,未来也许会“移交给国家方面。”

曾向学生写信“求助” 29件生活物品将展出

谢兵称,在袁老所有的档案材料中,生前往来书信较为少见。而在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内,两年前意外得到一份特殊捐赠——袁老早年写给学生的“求助信”。

7月6日,隆平水稻博物馆党组书记孙中华向南都记者介绍,这封信来自袁老任教安江农校时的学生谌海丰。据《袁隆平口述自传》记载,1970年正值杂交水稻研究关键时期,湖南安排了“夏长沙、秋南宁、冬海南”的加速育种计划,也即后来的“南繁北育”。每年一到秋冬季,育种人员就要赶去“南繁”。

袁老在自传中回忆,去海南“南繁”的路途十分辛苦。“硬座车厢里的人总是挤得满满的。我们背起一床棉絮,上面横一卷草席;提个桶,桶里面放种子,就这样赶车赶船下海南。工作中经常要熬夜。田里面条件也很差,都有蚂蝗什么的。住的地方,一般是一个房间里面睡七十几个人的连铺,被子需要自己带。包括吃的,一切都是自己带的。”

当时从长沙带去的食物中,有腊猪头、腊肉、腊香肠、辣椒和土香菜。罗孝和是研究小组里管伙食的会计,从北方带的腊肉到了海南总会滴油。罗孝和总是报告,“袁老师,今天又减少了二两!”

1975年1月31日,袁隆平写给学生的“求助信”。

1975年1月31日,袁老向谌海丰写下一封求助信——“昨天我组的罗孝和同志从海南回院,说我院在海南工作人员还缺乏一些生活物质,主要是油、豆类,现特派我组张健、郭桂生二同志前来贵场请求支援,请你大力协助解决为盼!”当时,谌海丰在常德津市涔澹农场农科所任所长,当地物资相对充裕。

“谌海丰正在休假,收到信后,立刻上报给了农场党委。”孙中华称,涔澹农场方面迅速调拨了油、豆类等物资,还杀了两头猪腌成腊肉,交给袁老派来的人带走。

2015年筹建博物馆时,孙中华负责征集与袁老有关的文物。当时,谌海丰的女儿和女婿恰好在馆内参观,他在交谈中偶然得知对方存有袁老的亲笔信,“我觉得对博物馆意义重大,希望他们捐过来,当时家属没表态。”

2018年底,谌海丰因病离世,弥留之际嘱托女儿将信件捐赠出去。2019年初,谌海丰的女儿和女婿专程从常德赶到长沙,将信件和谌海丰的毕业证一同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孙中华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该信件存放在博物馆库房中。袁老逝世后,今年5月30日,孙中华曾到袁老家中拜访,当时袁老夫人邓则和助手辛业芸正在整理其遗物。后来,袁老家属也无偿捐赠了部分生活物品,包括“袁老的小提琴、穿过的衬衣和领带。”

孙中华说,目前隆平水稻博物馆已经收集了29件有关袁老的物品,未来将连同那封珍贵的亲笔信一起向公众展出。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