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千万流浪狗,应该如何看待他们,让印度社会分化出泾渭分明的两种立场。

据多家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在近日公开了一份有关流浪狗的判决书。这份判决称,根据法律规定,动物有权得到同情、尊重和尊严,因此法院要求印度动物福利委员会(AWBI)与居民福利协会协商,在德里指定一些区域用于饲养流浪狗。

法院指出,保护动物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还指示印度动物福利委员会确保每个居民福利协会都成立一个动物福利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6日,印度加尔各答遭遇洪灾,部分街道被淹,流浪狗在积水里游泳。图片来源:CFP

这份判决源于德里当地两个居民之间的一场普通争端:其中一人要求禁止另一位居民在一处房产的入口附近喂养流浪狗。后来,在法院的介入下,两人达成和解,并指定了喂狗的限制区域。

发布这份判决的是德里高级法院的米达(J.R Midha)法官。在就原案件的讨论以外,判决还还根据狗的作用讨论了狗的类别——服务、治疗、救援、狩猎、追踪、寻尸、探测、警用和癌症实验犬,他在长达86页判决书中写道:“社区狗(流浪狗/路边狗)有权获得食物,公民有权喂养社区狗,但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小心谨慎,以确保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或对其他个人或社会成员造成任何伤害、阻碍、骚扰和滋扰。”

在法律领域以外,德里高级法院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畜牧局局长或其提名人、所有市政公司的高级官员、德里广电局和一些流浪狗保护的倡导者组成,以实施该准则,并要求它在四周内举行第一次会议。

“根据法律规定,动物有权受到同情、尊重和尊严的对待。动物是有感情的生物,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保护这些生物是每个公民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道德责任。”

法院称,有必要传播“动物有权利生活在尊重中”的意识,并要求AWBI与媒体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我们必须对所有的生物表现出同情心。动物可能是无声的,但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必须代表它们说话。不应给动物造成任何痛苦或折磨。对动物的残忍行为会给它们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动物和我们一样会呼吸,也有情感。动物需要食物、水、住所、医疗护理等。”判决书这样写道。

印度法律对流浪狗的关注由来已久。在印度,流浪狗受 1960 年通过的《防止虐待动物法》保护。2001年颁布的《动物生育控制(狗)准则》中,杀狗被列为非法行为。2009年,德里高级法院在一份判决中申明了“每个人都有权喂养流浪狗”,并命令动物福利部门等官方机构,划定城市中适合喂养流浪狗的区域。在这次判决中,法院也提到,“任何对流浪狗有同情心的人都可以在他家的入口/阳台/车道或任何其他不与其他居民共享的地方喂狗。”

从印度这次的判决,以及种种过往颁布的法案看来,印度社会对流浪狗满含温情,至少充满尊重。但事实上,流浪狗是印度城市的一大社会问题,并且,问题不仅仅牵涉动物保护这一个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姬陵附近的流浪狗。图片来源:《国家地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截至2020年,全印度大约有3500万条流浪狗,这一数字相对2016年增长了17%;报告中还称,印度每年产生大约 18000 至 20000 例狂犬病病例。估计有 45 % 的狂犬病死亡发生在东南亚,其中大约 36 % 的世界狂犬病死亡发生在印度。

多家媒体与相关机构指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是流浪狗泛滥的最重要原因,而宗教文化对杀生的不提倡则让流浪狗的捕杀和绝育受到阻碍,外加缺乏相关的官方与民间组织,种种原因导致印度的各大城市“狗满为患”,且难以控制。

并且,近年来,印度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些家庭接受了西方传入的养宠物的生活习惯,会购买纯种狗在家饲养。但其中许多狗最终都会被遗弃,出现在垃圾堆旁。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的犬患。

面对千万流浪狗,应该如何看待他们,让印度社会分化出泾渭分明的两种立场。从动物保护,佛教文化以及普世价值角度来看,流浪狗同样是生命,理应受到人类的尊重,自由地在这篇土地上生活;但在那些生活受到流浪狗影响,尤其被其咬伤,甚至因此患病的人来说,它们毫无疑问是应该被清除,甚至彻底清除的害类。

这也是为何流浪狗频频造成公民间的纠纷,甚至还常要闹上法庭。许多有关流浪狗的判决书中都提到,在印度大街上喂养或者收养流浪狗的人常常会遭受旁人非议,甚至暴力威胁。而这份最新的判决书中也提到,尽管法律规定禁止虐待动物,但市民们的违法行为却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连政府官员都会在在一些情况下采取违背法律规定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20年10月29日,印度加济阿巴德,流浪狗接受搜救训练。图片来源:CFP

面对难缠的犬患,2019年末,印度班加罗尔开启了一项计划,这或许能成为在放任与清除之间的一条有效的“中间道路”:

在班加罗尔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查理动物救援中心”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下,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流浪犬接受训练,成为警犬、搜救犬等功能性犬种。当地还专门有一座公园,居民们可以到那里挑选接受了援助的流浪狗,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宠物。

但这些措施似乎更像是杯水车薪。在《国家地理》的报道中称,“查理动物救援中心”长期饱受资金匮乏的困扰,科学上看可以最有效解决犬患的绝育计划因为流浪狗覆盖范围过大、流动性太强而困难重重——“让狗重新成为人类的伙伴”,要真正实现这个愿景,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