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好的孩子可以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某一事物的目的。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宝爸妈们这样的抱怨:

“宝宝怎么玩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宝宝怎么就坐不住呢?”

其实,这些都是缺乏专注力的体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专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注力是什么

专注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集中注意力、维持注意力的能力。宝爸妈们都意识到了专注力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专注力宝宝才能:

在五光十色的外界刺激中予以选择,而不会迷失于其中;

持续地去学习、思考和记忆;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获得成就。

  • 父母可以从两方面观察宝宝的专注力

注意力的稳定性:指宝宝的注意力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能保持多久。

日常生活中,父母观察和记录宝宝的注意力从一个东西或事情转移到另一个上的时间长短,以此来了解宝宝注意力的稳定性。

有意识转移注意力的能力:指宝宝能够主动、有目的、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比如,宝宝原本在玩玩具,在需要的时候,他能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等宝宝年龄更大的时候,还需要看宝宝专注力的广度,也就是能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好几个事情上,比如上课的时候,既要听老师讲课,又要记笔记,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判断宝宝的专注力水平

总体而言,宝宝专注力水平与宝宝的年龄、个体发育情况、智力发展水平、兴趣点和情绪状态有关,个体差异较大。

  • 从两方面判断宝宝的专注力水平

一是宝宝的年龄段,因为宝宝专注力的养成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关。

二是具体的情境,同一个孩子在做不同的事情时,可能专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让宝宝学习一个不是他兴趣所在,并且有难度的新知识、新技能(这是宝宝上学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宝宝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肯定比不上玩游戏、看电视之类的娱乐活动。

0~12个月

1周岁以前的宝宝一般只有短时注意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到了1周岁,宝宝的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发展,但持续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

2~3岁

2~3岁的宝宝能够在大人的帮助下,把注意力短暂地放在大人引导的活动、玩具上。

3~6岁

3岁宝宝的注意力能维持3~5分钟,4岁宝宝的注意力能维持10分钟,5~6岁幼儿的注意力能维持15分钟,幼儿园的活动也大多按照这种情况来设计。

如果是玩游戏,孩子们注意力维持时间会更长。

此外,还需要结合广度一起考虑。

虽然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是儿童入学前的重要心理准备之一,有利于他们形成对事物清晰的感知,也有利于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但注意力“恰到好处”的不稳定(注意力的广度),能够让宝宝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也使得宝宝有机会积极探索世界,有益于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

  • ADHD(多动和冲动障碍)的判定

并非宝宝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喜欢东摸摸、西看看,很难老老实实坐几分钟,就是多动障碍。

婴幼儿时期

如果宝宝在婴幼儿期(排除其他生理发育障碍的前提下)出现以下情况,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引起宝爸妈的注意:

吃奶时不太会吸吮,或吃奶过程中哭闹,需要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喂奶;

睡眠时间非常短,即使入睡亦常醒来;

常常哭闹或感到烦躁,有坐立不安的感觉;

常常过度地吸吮手指或撞头、往前后方向摇摆身体;

宝宝会爬行时,不断地四处乱爬;

日常生活如睡眠和吃奶,非常不规律;

大小便训练非常困难。

3~5岁

学龄前(3~5岁)的宝宝,情况更为复杂,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日常活动非常频繁,动来动去、注意力不足和冲动行为很常见,分辨宝宝是否有ADHD 非常不容易。

5~6岁

一般来说,从5岁开始,被认为患有 ADHD 的儿童大部分都会有如下表现(以下条目至少包含6项,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

经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

像是被什么东西驱使着一样,经常“忙个不停”;

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订定目标的活动,如涂颜色、画图、游戏等;

在不适合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经常无法安静地玩耍;

经常讲话过多;

总不能有序地排队和等待;

经常打断或侵扰他人,比如打断别人说话或游戏,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的东西;

跑步等大肌肉运动技术发育正常,但语言能力、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发育较落后;

想也不想就做危险的事情。

上述条目虽然跟 ADHD 相关,但是并非出现这些问题的孩子就一定患了ADHD。

这些现象可能由情绪障碍或药物等因素所引起,因此父母虽需留意,但不要对号入座,如有担忧最好去专科医院请医生进行评估。

另外,如果宝宝持续专注于某个单调、重复的事情,以至于完全失去了对人际交流和外界环境的兴趣,也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温柔、积极地响应宝宝的注视

对婴儿来说,宝宝在出生以后,最感兴趣的是妈妈的脸。

如果宝宝注视妈妈——在一开始常常是妈妈哺乳的时候,妈妈能够响应宝宝的注视,温柔地回应宝宝,不但能让宝宝心情平静愉悦,也能让宝宝在运用专注力上得到满足。这种平静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有益于宝宝专注力的发展。

想象一下,在你烦躁、焦虑、抑郁和沮丧的时候,让你专注于一件困难的事情是多么大的挑战!宝宝也一样。

  • 培养共同注意能力

从10个月开始,共同注意的能力开始发展,它对宝宝专注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这期间,婴幼儿会跟随成年人的目光注视或指向相同的方向,父母需要做的是,尽量每次不要给宝宝提供太多的刺激物,自己每次注视的东西停留时间长一些,可以多和宝宝介绍。

比如,这个季节带宝宝去公园,父母指着鲜花对宝宝说:“宝宝看,这是桃花。”接着,可以给宝宝介绍鲜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数量,等等。

但要避免刚指给宝宝看了桃花,转眼就指着另外的东西说:“宝宝快看这边!”尽量让每次共同注意的时间延长,转换平缓而不突然。

  • 爱护宝宝的自发注意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宝宝,在宝宝进行自发的游戏或者活动时,大人最需要做的是默契的关注与陪伴。

在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跟随宝宝的注意力方向,配合宝宝的需要,解答宝宝的疑问或提供帮助,而不是不断地打断宝宝、喊宝宝的名字、问宝宝在干吗、让宝宝看你或者看这看那的。

简而言之,就是以宝宝为中心,不用家长的意志干扰宝宝。

  • 培养宝宝的自控力

父母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宝宝培养自控力,如捡豆子、穿绳子、涂颜色、拍球、走平衡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宝宝精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有益于宝宝专注力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需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完成的事情上。

  • 营造有益于宝宝专注力培养的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轻松

在轻松、放松的氛围中,宝宝的心情比较舒适和放松,也更容易保持专注。

如果家庭气氛紧张、压抑,宝宝一直处于紧张、压抑和不安的状态,神经兴奋性增加,容易出现多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集中等现象。

游戏和学习的环境尽量清静

孩子的学习或自发游戏的环境应尽可能清静,防止不必要的干扰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玩具数量适中,且与宝宝的能力、个性相匹配

同一时间刺激物不要太多,减少可供孩子选择的事物,以避免过多的东西分散了宝宝的注意力。但也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让宝宝完全没有选择。

在玩具的选择上,需要与宝宝的能力和个性相匹配,如果太简单容易让宝宝失去兴趣,如果太难容易让宝宝因为挫折而放弃,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