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今年以来,莲花街道将心理服务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全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建设、壮大服务队伍、健全阵地网络、提供专业服务,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心理服务,打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力共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为高标准建设心理服务体系,莲花街道集合综治、司法、计生、妇联、团工委、工会等多部门的精干力量,由街道党工委书记钟义应牵头成立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委员会,大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统筹协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联席会议、咨询室建设、入户走访、危机干预、信息互通、转诊转介等工作机制,推动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街道综治中心挂牌办公,实现与同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统筹协调、同步规范、一体运行。

携手共进,充实服务队伍力量

为壮大心理服务力量,莲花街道着力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力量结构,组建专业队伍,培养兼职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借力社会专业队伍,打造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融为一体的服务力量。2020年底与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合作,先期派驻3位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驻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室,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整合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机构社工等力量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每季度开展心理知识业务培训,提高疏导、危机干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2021年上半年,莲花街道已举办两次心理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专兼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40余人。

打造阵地,构建心理服务网络

为使心理服务覆盖到整个辖区,莲花街道通过一个街道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法”“心语”“心晖”“心访”“心理热线”五个心理健康工作室、十二个社区心理服务室和N个心理健康服务点,初步构建“一站五室十二点+N”的心理服务网络,实现街道-社区-小区全覆盖。街道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搭台”,统筹辖区心理服务建设,为城中村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重点人群中残疾人群体、一线工作人员群体5大服务群体持续开展辖区心理现状和心理需求专项调查,为后续提供精准性心理服务提供依据。五个工作室开展多元化精细服务高度关注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戒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信访人员等人群的心理健康,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十二个社区心理服务室作为社区心理服务的第一线,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内容,疏导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利用与社区居民接触频繁的优势,发挥哨点作用,监测预警心理行为问题和高危人群。

精准服务,塑造莲花心理品牌

莲花街道持续健全“宣传、疏导、干预”三位一体心理工作机制,结合辖区实际提供进行多元化分类精细服务,一是面向一般人群科普宣传,组织安排线上线下的宣传、讲座,团辅,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核心知识,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心理疾病二是面向重点人群心理关怀,面向一线岗位干部职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实施分类心理服务。三是面向高危人群心理干预,当个体或群体处于危机状态时,及时提供心理援助。目前已接待高危个案3例,启动预警干预机制,通知派出所做好防范措施,网格员加大巡查力度,咨询师做好跟踪回访,防范社会事件升级。四是面向特殊人群的心理安全和支持,街道及时为矫正人员、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服务,制定专项心理援助计划。五是面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管理和治疗。截至目前莲花街道心理服务站已面向居民回收心理问题问卷调查300余份,进行心理测评筛查150余份,开展线上讲座7场、线下讲座和团辅活动22场,发放知识宣传册2000余份,已接受个案咨询253人次,实施危机干预7起,入户走访4次,共覆盖服务辖区居民3000人次。

发挥优势,筑牢心理“防疫墙”

防疫工作常态化以后,莲花街道在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心理服务资源优势。针对辖区居民开展个人心理咨询,一些居民因为疫情衍生的薪水下降、找工作等问题进而心情焦虑,心理咨询师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对防疫一线工作者,开展心理减压团辅活动,引导他们舒缓工作紧张情绪。针对疫情居家隔离人员,及时提供心理疏导,防范极端异常行为。为避免人员聚集,借助街道“幸福莲线”平台开发线上服务,每天线上为居民解答心理疑惑,定期直播心理课程,目前已线上解答100余例,直播课程7场。

下阶段,莲花街道加大整合辖区心理服务资源力度,联动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力量,共同建设具有莲花特色的心理服务体系,打造专项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张馨怡 通讯员:幸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