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纷争王朝更迭的年代,粱、唐、晋、汉、周在四十年间如同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一个个烟灭灰飞、销声匿迹。

周的第一个皇帝名郭威。史书记载:郭威是邢州尧山人。父亲原为晋顺州刺史,在战乱中死去。三岁迁徙太原,生活困难。随母走潞州,母死于路途。赖姨妈韩氏抚养长大。年少时,因他颈上针刺飞雀,人称名“郭雀儿”。郭威形貌魁梧,爱武好勇,志高胆大。潞州留后李继韬招募军士,郭威应征入伍。曾打抱不平,刺杀一个恶霸屠夫,犯了法,李继韬纵他逃命。后遇友人李琼,赠他《阃外春秋》,劝他勤学读书,因此熟谙兵法,深通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与同乡女子柴氏结婚,柴氏变卖嫁妆,怂恿他二次投军。于是郭威投奔刘知远,因打仗勇敢,立下战功,刘知远升他副侍卫,郭威聪明,先前在军中多阅簿书军志,喜作笔记,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政治见解,刘知远很器重他,令掌军籍。他为人谦虚和蔼,与百姓关系甚好,所以文吏武将无不倚爱。郭威善于作战指挥,能与士卒同甘苦,小功必赏,微过不责,士卒有病,亲自抚慰,无论贤愚,凡有所请求和意见,都能虚心听取。刘知远镇守并门时(山西),对郭威更加重用,待遇深厚,倚为心腹,郭威也“忠心竭力”,是他与杨邠等人辅佐刘知远开创了后汉基业。

刘知远死后,刘承祜继立为帝,当郭威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统率兵马镇守边防,在部署抵御辽兵入侵的紧要关头,朝中由于争权夺利发生事变,开国元勋杨邠、史弘肇、王章等遭杀害,并抄杀三家满门。李业、刘铢等合谋,派人持皇帝密诏取郭威及监军王峻的首级,同时先将郭威住在汴梁的家属妻、子、侄、孙等数十人杀害。消息传来,全军义愤填膺,部下指出这是“国家负公,公不负国”,鼓动郭威领兵“入朝面自洗雪、除君侧之恶,共安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威入汴梁后,诸军抢掠,满城烟火,百姓遭难,一片恐怖。当时有位右千牛卫大将军赵凤挺身而出维持秩序,指责郭威举兵入都,本意锄奸安良,似此纵兵作恶与乱贼何异?郭威纳忠言,第二天申军纪,斩抢劫者数人,才逐渐恢复京城秩序。

由于皇帝刘承锘在前一天已被在身边的茶酒使郭允明刺杀,郭威与太师冯道入宫见李太后议立嗣君,议定迎立徐州节度使刘赟,赟是刘知远养子,原是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在迎立过程中,风云变幻,澶州兵变,郭威部下将士一再呼喊鼓噪,引袂牵襟,要求郭威为王登基,于是形势大变。《资治通鉴》这样写道:“周主威弑湘阴公赟于宋州,汉刘崇称帝于晋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郭威所部又翦除刘知远之弟刘信,扫清了道路。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安稳地登上皇帝宝座,史称后周。历史上争夺权力和皇位的斗争从来就是这样残酷的。尽管当年刘知远待他如何恩深义重,但此时消灭刘氏子孙却不能心慈手软,郭威够得上是一位枭雄人物。

郭威即皇位建立周朝后,曾经有过几桩可以称道的善事。

一、提倡节俭之风

郭威登帝位后,各地对皇家供奉物产甚丰,郭威下令制止说:在生活方面岂可化未及人而过自奉养。不愿耗费劳民伤财,要节约而克己,今后不许进奉。这与他前代及后世的帝王生活奢侈豪华,暴殄天物相比较是难能可贵的。

二、虚心听取治国安邦良策

郭威广泛征求治国之计,向文武百官虚心诚恳地表示:我生长军旅,没有什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要求大家提出“益国刑民”之术的报告,并且“直书其毫”,不讲究“辞藻”。他这种益国利民的心愿和不事矫饰讲求实际的态度是应该称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战争中优待俘虏

在与北汉刘崇战争取得胜利后,赐河东降将二千多人各绢二匹,并给其衣装,乡兵各给绢一匹,放还本部。

四、体恤百姓疾苦

邺都留守王殷,曾建立大功,但他横征暴敛,百姓怨恨。郭威告诫王殷道:“但教你按照定额课税上缴朝廷,就已足国家使用了。切勿额外增加税收,免得取怨人民”a。王殷没有听从郭威的话,依然如故,后来郭威将主殷处决,以平民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提倡丧事简办

当郭威患病中,考虑到身后事,他引用汉文帝俭素葬于霸陵的故事,多次嘱咐晋王柴荣:“陵墓务从俭素,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使用瓦棺纸衣。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右人石默,舆立一石碑。”而且严厉告诫:“如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周书》的作者最后总结颂扬郭威:定国安邦“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说他登帝位后,“兴利除弊,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霁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

郭威在位四年,活了五十一岁病死,他原有子二火,孙三人,侄儿三人,在汴梁事变中全被屠杀。不得已才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柴荣是郭威结发妻子柴氐的侄儿,这也是一种世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的长河中,郭威与柴荣虽然都不失为有作为的帝王,但无法抗拒更强大的武装力量,被新兴势力所代替而让位给赵匡胤,原来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也正是向郭威“抄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