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桥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聚焦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农村人居环境难题,统筹谋划,全域治理,分步推进,全力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故园,也让农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农村垃圾、卫生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持续推进垃圾治理工作。自2018年起,在信阳市率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将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按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乡村环卫保洁员、垃圾清运车辆,建立乡镇密闭式垃圾压缩中转站,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收运体系,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在明港新集村、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等建设垃圾分类中心,试行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推动农村户厕清洁化。将改厕和后续管护服务作为户厕改造的重要内容,项目施工中注重组织专业人员、村民代表开展改厕质量监督,厕所建成后注重组织专业队伍管护,定期开展评比监督,对改造厕所进行统一管护维修和粪污清运、无害化处理。2018年以来全区新改农村卫生厕所4.8万户,乡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

积极探索改厕与污水治理有效衔接。优先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两侧、交通干线沿线和区界周边乡镇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引进"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德国自动化控制系统"一体化小型设备,同步处理农村灰水、黑水,实现村庄生活污水、厕所粪污同收同治。2017以来,共完成3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5座,实现了改厕与水环境、水生态相适应相协调。

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出发点,从住房改造、村庄规划、乡村旅游线路规划方面进行全域化打造,以点带面"美颜"村庄。近年来共创建5个"美丽小镇"、61个"四美乡村"、2个"国家卫生乡镇"、12个"省级卫生乡镇"。

坚持村庄规划先行。制定完善乡村振兴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用规划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共划分城郊融合类村庄52个,拓展提升类村庄8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28个,整治改善类村庄28个,搬迁拆并类村庄5个。

推进房屋改造提升。在房屋改造上,尊重自然规律、乡村肌理和群众意愿,保留乡村原有风貌,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着力打造望山见水、留住乡愁的豫南特色村落。

建设精品旅游线路。以精品村为基点,按照聚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原则,各乡镇布局建设涵盖2个村以上、成方连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多层次绿化、亮化和美化,打造休闲景观节点。目前启动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生态小镇和10条旅游观光线,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上水平。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机制,加强常态化管理,注重长效化发展。

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建立"互联网+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对环卫作业全程实时监控。建立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加强日常化监管。建立环卫微信公众号,采取红包奖励的办法引导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监督管理。

定期开展质量评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脱贫攻坚五大攻坚战,建立美丽乡村季度考评和农村人居环境月通报、季评比、半年观摩和年终考核机制。制定《平桥区农村垃圾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和保洁公司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通报、按时整改。

激发农民参与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五美庭院"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实行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让群众养成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的习惯,让农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