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对于广大高考学子而言,如今正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各大高校的录取工作已经在稳步推进了,而考生们也希望能够尽快查询到自己被心仪高校录取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并非所有考生在此次高考中都发挥出色,其中就有部分考生发挥不理想,但是心中却依然有一个名校梦。于是便和家长商议,能否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进入名校

于是就有部分家长在网络上各种打听,希望能够找到所谓“后门”。然而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教育部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家长注意防骗

首先给大家明确,这种做法不可行,而且近些年被骗的家长并不少,而这也导致教育部官网针对此事发布预警,防止更多家长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教育部明确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也不可能做到花钱买到大学就读名额,也不存在所谓的后门。

只有高考成绩达到了报考高校的相应录取分数要求,才可能被高校录取,所有的高考录取工作都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程序执行,家长们不要抱有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尤其是在如今高校录取工作开始之际,很多不法分子就会利用家长们的急切心理,精心设置一些“招生陷阱”诱骗家长,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曝光两种常见骗术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曝光了两种常见的骗术。

1、谎称花钱可以买名额

在去年就发生了这样一起异想天开的案例。陈某某在网站上与陆某某取得联系,陆某某称自己能够帮助他的孩子被好大学录取。

经过多次联系后,陈某某信以为真,于是便按照陆某某的要求向其支付了7.8万元。

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也清楚,非但钱没了,而且最后也没有被所谓的好大学录取,可谓是人财两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很多人并不知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区别,也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于是给了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谢某的儿子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又想上名校。于是几经辗转找到了刘某,想让刘某帮忙通过某种特殊关系或是渠道实现谢某儿子的名校梦。

后来刘某称自己已经搞定了,不过需要48.5万元才能进入某知名大学的商学院。谢某信以为真,便将这笔钱给到了刘某。

随后刘某交给谢某一张该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并谎称实际上入读的该大学的商学院。之后到现场就读之后,才发现这张录取通知书实际上只是短期培训,而非常规的学历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虽然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是大家也得认清现实,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高考录取更是严格按照各项流程制度执行,想要通过各种“捷径”破坏高考的公平或是破坏高考录取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与其对这些歪门邪道抱有幻想,不如从小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平时多花点心思在孩子的学习上,让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名正言顺地考上心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