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黄疸是一种临床上的症状,往往和体内的胆红素代谢障碍有关,引发血清内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后导致的。由于胆红素的颜色是黄色的,并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往往黄疸会出现在眼睛巩膜、黏膜、皮肤等其他组织中。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征,也能分为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亚临床黄疸),也就是能用眼睛看到的黄疸和看不出来的黄疸两种。
“都怪你,孕期非要吃什么南瓜、橘子,现在好了,宝宝浑身泛黄!都是你的错”
贺女士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婆婆在一边指责她,在贺女士旁边睡着的是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家人刚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康康,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
但康康全身泛黄,婆婆表示这就是贺女士孕期吃了太多黄色食物,在母体内残留,对宝宝造成了影响。为了避免贺女士的母乳中残留食物中的色素,还不给宝宝喝母乳。为此,贺女士也郁郁寡欢,悄悄的在旁边抹着眼泪。
贺女士表示,自己也没想到吃这些食物会让孩子出现黄疸。但康康身上出现的黄疸真的和吃南瓜、橘子等黄色食物有关吗?
新生儿黄疸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临床上,将新生儿出生后4周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发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巩膜等异常,往往在出生后的2-3天开始出现。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并不会对患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大多能够在7-10天左右逐渐消退。而病理性的可能和患儿存在的一些溶血性疾病有关,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疗。
下面就针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好好说一说。
——生理性黄疸
发病特点:出现在宝宝的皮肤上,呈现出浅黄色,口腔黏膜和眼白部位可能出现轻微发黄。但手心和脚心并不会出现黄色。
好发人群:早产儿
如何应对?
这种黄疸大多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左右。家长只需要在宝宝出现黄疸期间,好好的喂养,避免孩子出现便秘等情况,一般足月的孩子在7-10天就能消除,而早产儿可能需要2-4周左右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
发病特点:
发病时间往往在产后24小时内;
病情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都可能上升;
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可能时而消退、时而显现;
患儿可能出现全身严重发黄,手心脚心均出现黄染;
溶血性黄疸患儿还可能伴随贫血、出血点、水肿、心衰等表现。
如何治疗?
目前最常采用的是光照疗法,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就能帮助胆红素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
对病理性黄疸患儿来说,可能光照疗法无法在根本上治疗病情。需要进行一下3种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减少体内胆红素的产生,加快胆红素代谢等;
支持治疗:积极预防患儿可能出现的饥饿、缺氧、高碳酸血症等情况,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出现;
换血疗法:通过换血患处人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改善贫血。但有严格的指征要求。
在后续的检查和排查中,我们能够发现贺女士的宝宝其实只是普通的生理性黄疸,接受一段时间的光照治疗或者注重宝宝的护理,就能逐渐消退。
这下贺女士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放下来了一点。但贺女士的婆婆还是不同意用母乳喂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母乳喂养和黄疸之间的那些事。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后,还能母乳喂养吗?
首先肯定一件事,母乳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天然的食物,其中有着丰富的营养,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一些新手宝妈分娩后,可能存在奶水不足,宝宝存在母乳喂养不足的问题,也可能引发黄疸。
如果在宝宝出现黄疸后,没能及时哺乳,又没有适当补充配方奶,也可能在这期间出现体重下降,甚至可能从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
所以在新生儿出现黄疸后,其实医生的建议是,提高母乳的摄入,多吃多拉,促进宝宝排出胎便,从而代谢掉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也有一种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做法。在新生儿黄疸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有些医生确实会建议暂停24小时-48小时的母乳喂养,以此观察胆红素水平是否降低。因为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会抑制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让宝宝出现黄染。
但这种情况考虑到暂停母乳有提前断奶的风险,检验是否存在病理性黄疸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都建议勤喂母乳。平时可以多观察宝宝的排便等问题。
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吃奶习惯和排便习惯,也能帮助尽快的消退生理性黄疸,宝宝更健康,家人也能放心。
像贺女士这样的宝妈并非个例,很多妈妈们在孩子出现黄疸后,觉得手足无措,但冷静的应对新生儿黄疸,正确的处理,才能更好的改善黄疸。
结语:每当孩子出现异常症状或者不适后,母亲总是格外担心,也会产生自责等情绪。对自己在孕期的饮食、生活等产生自我怀疑。但宝宝出现的一些情况,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宝妈也需要在产后得到呵护和维持愉悦的心情,否则也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等风险,对健康不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