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近日走进昭通昭阳区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红路馨居村史馆,里面摆放着犁、耙、耕锄、石磨等生产生活用具,张贴有记录迁出地村容村貌的羊肠小道、土墙瓦片房、山间小乡村等老照片,还有展示红路馨居水、电、路、就医、就学、就业等情况的新家园美景。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个个身边故事,生动讲述了搬迁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村史馆展示大变迁。红路馨居村史馆承载着昭阳区易迁群众原居住地的历史与文化,是易迁群众的精神家园,陈列的老物件饱含着摸得着的“乡愁”。村史馆里存放的照片记录了看得见的时代变迁,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展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全面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路馨居安置区位于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承接了昭阳区炎山、大山包、田坝、大寨、洒渔、苏甲、北闸、盘河等14个乡镇的5305户22756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扶贫车间等项目。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订单式培训就业等易迁后扶工作亮点频现,近万余名易迁群众劳动力通过党的扶贫好政策走上康庄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史馆是岁月流转的痕迹,更是易迁群众在党的带领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上康庄大道的缩影。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昭阳区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路馨居村史馆阵地作用,把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岁月印痕的物件、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作为“活”教材,让广大党员群众在直观感受易地扶贫搬迁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深刻感悟党带领群众拔穷根、奔小康、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激发大家知党恩、感党恩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好村史馆,当好宣讲员,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副局长文屹梅说。村史馆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是红路馨居搬迁群众追溯“从哪里来”的方式,更是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安置区将用好村史馆这个平台,让老一辈真切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让年轻一代详细了解搬迁前村里的发展历史,深刻感受全面小康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励大家忆苦思甜、感恩奋进、续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微信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