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暴雨,也不知道群众的农田有没有受淹”,2021年7月7日早晨7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正在上班途中的江苏省淮阴区徐溜镇淮北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全的思绪打断,他赶紧接通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徐溜镇分管农业的二级主任科员吉永胜焦急的声音:王书记,请抓紧开闸排水,一夜的暴雨降水量非常大,现在上游的几万亩农田,几千亩菊花,正面临被淹的危险。

险情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王建全立即组织淮北村会计卞春雷、四组组长刘亚军、热心村民冯钱业赶到淮北村境内的文科闸(此闸建于1964年,为纪念革命烈士周文科而得名,也叫二排水闸),此闸在农忙期间担负着徐溜镇东半区几万亩农田的蓄水灌溉任务,在汛期则担负着徐溜镇东半区几万亩农田的排涝任务。四个人冒着暴雨爬到闸上,摇动把手,开始提闸排涝,闸口上方几十万立方米的蓄水,压在不足六平方米的闸门上,造成闸门非常沉重,四人要一起用力才能勉强提动闸门,摇把刚摇动几十圈,闸门上升还不到五厘米,此时就听到“砰”的一声,转杆与闸门的连接处蹦开了,刚摇起的闸门又落了下去。这可怎么办啊!雨还在下,如果水排不出去,上游的几万亩农田,几千亩菊花都将泡在水里,损失不可估量,事关重大,王建全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研究维修方案,在区开会的该镇党委书记丁玉国接到汇报后,当即指示:立即抓紧组织人员抢修,必须保证上游农田、菊花地不被淹,不受涝。

淮阴区主管农业的胡区长、徐溜镇石华龙镇长、徐溜镇分管农业的二级主任科员吉永胜接到汇报后,带领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领导冒着倾盆大雨来到现场,立即投入工作,会同淮北村干部制定方案,研究维修措施。由于文科闸年代久远,当时修建时技术相对落后,设施老化,空间狭小,再加上水流湍急,落差太大,雨中又不能使用电焊机,给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最后一致决定采用先在加工厂把所需要的零配件加工好,再用吊车将一名身材较小的维修人员,从缝隙里吊到闸门上方,在闸门口的台阶上铺设木板当施工作业平台,然后把工具设备分批吊给维修人员进行作业的方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终于把闸门维修好了。闸门修好后,徐溜镇村干部和当地热心群众,又分组配合,四人一组轮班交换,摇动把手提升闸门,他们的衣服湿透了,分不清楚是雨水还是汗水,最后都赤膊上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把闸门提升了一米多高,看着奔涌而下的水流,他们都笑了。吉主任开心的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是非常值得,上游的农田得救了,菊花保住了,我们这就是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徐溜镇党史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