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十九大风力,将一己之能力,

融合到新时代国家、社会的要求,

中去发展,必有广阔的平台!

——曲铁兵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贯彻落实扶贫工作、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了“集善扶困(贫)健康行”系列项目,其中骨关节项目是针对西部和偏远多民族地区的困难骨关节残疾人进行手术救治的精准帮扶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曲铁兵教授担任项目专家组主任,事无巨细地参与了项目的具体组织、策划和全部医疗及学术活动。

一、落实医疗帮扶,重燃生活希望

一、落实医疗帮扶,重燃生活希望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集善扶困(贫)健康行”骨关节项目启动五年来,先后在西藏、新疆、宁夏等16个省市自治区实施,义诊5000余例,救助困难骨关节残疾人600余人。涉及汉、藏、回、壮、彝、苗、维吾尔、蒙、土家、穿青人等10余个民族。

在义诊手术过程中,考虑到许多困难骨关节病患者因病症原因无法到医院就诊,曲铁兵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坚持下乡入户为患者检查病情,为每一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安排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项目工作组逐一确认患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登记,切实将扶残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帮扶对象精准。

迄今为止,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一例相关并发症。同时,曲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与各定点医院的医生们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远程诊疗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及定期复查,并坚持长期随访。

在宁夏青铜峡市患者朱女士家中,院子里一地的玉米让曲教授感慨颇深:她的膝关节残疾程度很重,活动严重受限,9年间无法下床行走,而那一地的玉米是她一家整年的收入。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当地医疗资源匮乏,让曲教授当机立断,将她带回北京治疗。抵京后,曲教授组织各方专家对朱女士进行会诊,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后,对她进行了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术后,还对她进行了细致的康复指导。朱女士恢复劳动能力后,再次成为家庭的支柱,全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一家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像朱女士一样受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骨关节项目和曲教授帮扶的患者比比皆是,按照项目“一户一扶、一人一策、一病一方”的办法,他们真正实现了治疗费用“零”支出!曲教授和项目组让每一个残疾人家庭重新燃起走向未来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当地人才

二、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当地人才

曲教授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同时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他长期担任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骨科)全国巡讲教师团专家,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高级学习班)。

在“集善扶困(贫)健康行”骨关节项目中,经曲教授协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分别在贵阳、兰州、西宁、西安、太原、昆明、阜阳、百色、哈尔滨举办了9期“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医学培训”。累计培训学员逾3000人,部分学员们还来自西藏、新疆等地,在学术培训和交流中,不仅让学员们提高了自身诊疗水平,还增进了民族间的感情,曲教授与专家团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带动科学研究,谋求长远发展

三、带动科学研究,谋求长远发展

在对困难骨关节患者进行诊治的同时,曲教授深刻意识到,老少边贫地区由于医学研究的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为此,曲教授在开展骨关节的同时,紧密结合项目的工作内容,前瞻性地把科研项目嵌入其中。通过与定点医院有科研潜力的医生进行交流,为他们解决课题攻关,并结合当地实际,申请当地省级科研基金,进行骨关节疾病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定点医院医生科研创新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间,骨关节项目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曲教授手中生根发芽,如今,曲教授再次扬帆起航,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帮扶骨关节患者为着力点,参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广大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己任,将帮扶工作精准到个人、落实到家庭、惠及到社会。

曲教授常年的持续付出,令人深切感受到他的医术之精妙,医德之美好,他以集善之理念,行扶困之道路,赢取患者的尊敬;他投身的事业,值得追随!

文章来源: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编辑:杨燕红

校审: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