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子给杨女士发来的所谓“账户”信息。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玉凡 王洪智

新型诈骗套路花样百出,如今,骗子的目标开始锁定支付宝中的花呗、借呗和微信中的微粒贷等信贷产品。近日,青岛一“全职妈妈”杨女士被骗29万元。6月9日,她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以“注销校园贷款账户”“修改身份信息”为由,诱骗杨女士在多个平台贷款,并通过银行转账给对方。蹊跷的是,7月5日,已经遭遇诈骗的杨女士又一次接到了“支付宝客服”的电话,这次杨女士识破了对方的套路,及时挂断了电话。目前,青岛警方已立案调查此事,提醒市民谨防诈骗。

第一步:

“蚂蚁金服客服”来电

“校园贷”账户改信息

杨女士被骗始于一个陌生来电。6月9日下午1点多,杨女士自己在家看孩子时,接到一个北京的手机号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一名男子,他自称是蚂蚁金服的客服人员,并告诉杨女士其支付宝留的是大学学校的信息,需要及时关闭借呗、花呗等贷款功能。“因为当时我在哄孩子睡觉,就说一会儿再打吧,没有多想。”杨女士挂断电话后,“假客服”并没有放弃,一个多小时后,骗子再次给杨女士打来电话。

“那个男的告诉我从3月17日开始,国家多部门发布政策,重拳打击不良校园贷,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而我的支付宝账号信息留的是大学的信息,需要将借呗、花呗等功能关闭,更改账户信息后,才能重新开通使用。如果不更改,支付宝账号会被冻结。”杨女士说,当时老公上班去了,身边也没有其他人,加之“客服”对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她没有多想就和对方聊了起来。杨女士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借呗,只在花呗借了点钱,对方继续“拿政策说事”,并告诉杨女士要尽快按照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

对方先让杨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小鱼易联”的APP,又给了杨女士一个8位数的“会议链接码”,提示杨女士将码输入“小鱼易联”,挂断电话后,杨女士与另一名客服进入会议视频聊天模式。“对方没打开摄像头,主要是通过语音聊天,不过,他会申请共享屏幕,看我手机内的操作。”同时,“客服人员”将杨女士拉入一个名为“监管认证”的QQ群。

第二步:

关闭借呗、花呗先贷款

转入“银监会对接账户”

眼见杨女士“上钩”后,骗子立即开始了诈骗的第二步,向杨女士“灌迷魂汤”,让她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将钱稀里糊涂转出。

对方提醒杨女士,要关闭借呗功能,需要先把借呗里的钱“清出来”。“我当时说我借呗没有开通,为什么要关闭呢?他就说,必须把里面的钱提出来,不然没法操作。我们这边也给你设权限了,不需要你申请开通,可以直接提出来。”杨女士说,当时对方的提示很紧凑,催着她“下一步操作”,最终杨女士分两次从借呗提到支付宝里8万元。“他们让我把这些钱先转到我的银行卡内,然后又给了我一个银行账号,他们告诉我这是‘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这8万元作为‘保证金’转进去后,当借呗等各项功能关闭后,这些钱会立即转回来。”为了打消杨女士的疑虑,他们还给杨女士发了收款个人账户的认证截图。

整个过程中,对方指导着杨女士往QQ群里面发信息,例如中国银联安全验证申请,中国银联对接认证账户申请,借呗立即放款申请,强行关闭学生账户申请等。“整个流程搞得很严谨的样子,当时我还是没有多想。”杨女士说,在转账交易时,有一些手续费,对方说这些到时候也会返还。

“我感觉这些钱不是我借的钱,就是关闭功能的流程,就是数字。接着就是花呗,他们让我找一个收款码。我说找我老公的,对方说不让我用老公的,因为交易太频繁了。”杨女士说,她就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时她和朋友说自己很着急,让她先收着这些钱,等一会再转给杨女士。在客服人员的引导下,杨女士又从花呗里提了46300元。这些钱进入杨女士的支付宝后,她把钱提到自己的银行卡内,然后通过网银将这些钱以保证金的形式转出,最终这些钱转到了骗子提供的另外一个“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也是一个个人账户。

第三步:

骗子连零钱都不放过

2小时被骗走29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骗走杨女士借呗、花呗的贷款后,骗子仍不满足,又将黑手伸向其他贷款平台。

骗子以同样的方法,指挥杨女士又从微粒贷贷款,并将钱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同时杨女士支付宝和微信零钱里的钱也被转给对方。与对方纠缠了两个小时后,杨女士终于察觉到了异常。“当时钱都转过去了,他又让我搜一个贷款APP,因为贷款需要上传个人信息,我觉着不对劲,就告诉他们我没有用过这个APP,而且这个APP与支付宝也没有啥关系。他们说必须按照这个流程走,不然之前的钱就没法退回来了。”杨女士说,当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对假客服提出质疑后,她的手机屏幕也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卡屏,“当时我的手机打不出电话去,这时正好我一个朋友打过电话来,我接通后让他赶紧通知我老公回家。”

即使杨女士提出质疑,对方仍然没有“放手”,继续“死缠烂打”,给杨女士洗脑,称是为了杨女士好。杨女士的老公回来,继续与对方交涉,要求将钱退回,但是无果。在整个过程中,杨女士完全被对方“控制”,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她先后通过借呗、花呗、微粒贷等,共转给对方29万余元。当天晚上,杨女士向警方报案。

见骗局被识破,骗子们立即玩起了失联。与对方结束语音聊天后,杨女士发现此前的“北京的客服电话”已经停机。记者看到,杨女士加入的“监管认证”的QQ群,也于第二天上午解散。

“事后我们联系了支付宝、微粒贷等贷款方的电话,他们说帮我冻结了相关功能,但是钱是我自己贷的,只能自己还。”杨女士说,就在同一天,她到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发现,另外一名男子也在企业微信上遭遇了“校园贷款账户”的骗局,被骗走17万元。

讲述:

全职妈妈在家带娃

再次被骗债台高筑

“生了孩子,这两年一直在家看孩子。在孩子三四个月大的时候,我也被骗了一次,没想到这次又上当了。”杨女士介绍。

记者采访得知,杨女士一家目前全靠老公一人工作养家,而且每个月要还6000多元的房贷。“我家全部积蓄就是我支付宝里的钱,现在就跟倾家荡产了一样,还要借钱还微粒贷、借呗、花呗的贷款,如果不还利息会越来越多,而且还影响征信。现在压力这么大,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杨女士说。

6月17日,杨女士来到派出所,领到了立案告知书。“民警说对方的账户已经被冻结了,但几个账户里,民警发现有的只剩下几毛钱,最多的不过100块钱,其他钱都被转走了,追回来的希望渺茫。”杨女士无奈地说。

7月9日,记者再次联系了杨女士,她表示根据与警方的沟通,得知目前此事仍在调查中。不过,蹊跷的是,7月5日,杨女士又接到了一个天津的手机号码,称自己是支付宝的客服人员,需要更改“校园贷”账户信息,杨女士一听立即挂断了电话。“真是太让人气愤了!这很可能是同一伙人,同样的套路和‘话术’,竟然还想再骗我一次。”杨女士说。

预警:

支付宝发提醒谨防诈骗

网友呼吁加强信息保护

记者检索发现,对于杨女士遭遇的新型诈骗方式,今年3月份,支付宝等平台曾发出预警,据介绍,此类骗局中,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的姓名、身份、手机号、毕业院校信息后,用私人电话、社交账号等随机联系,常以“注销校园贷款账户”“需要变更身份信息”为名,恐吓用户如不操作可能影响征信、支付高额利息等。最终,骗子往往会诱骗受害人将信贷平台上的额度提现后转给个人账户。被骗者可能会向多个平台进款后转账,一旦上当,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为此,支付宝提醒,遇到这类新骗局可要留心,尤其不要随意向陌生人付费、转账。遇到类似诈骗行为,可先拨打唯一客服热线95188核实,也可以直接报警。

记者注意到,在支付宝官方微博下,不少网友留言称遭遇类似的诈骗。“我这边被骗了14万多,现如今高额利息每天都在增加,压力太大了,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一位网友留言。还有一位网友表示自己被骗了3万多元,向家人借钱才把欠下的网贷还上。

还有网友质疑,骗子在拨打电话时,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和毕业学校,说明隐私泄露的情况较为严重。“能把姓名、身份证号、就读学校等个人信息都给你报出来,这是让大部分大学生相信骗局、掉入陷阱的关键因素,所以保护个人信息是重中之重。”一位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