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究竟是满清第一庸臣,还是第一能臣,为何能历经三代皇帝不倒

文/成长新视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伴君如伴虎,这是说皇帝就像老虎一样,特别地不好特伺候,一不小心,就会把你给吃了。特别是,有的皇帝疑心病重、小心眼多,对谁都不放心,看什么都不满意,那就非常的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满清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曹振镛,在民间有“清朝第一庸臣”之称。他却能任职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不倒,当了53年官,到80岁才退休,为世所罕见。他究竟是第一庸臣,还是第一能臣呢?翻开他的历史,来细细品味。

一、出身官宦,而不颓废。

曹振镛,1755年生,自称为曹操后代,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这样的家庭身份,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爹就相当于正部级高官,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用怎么努力,依靠他父亲的关系,都可以谋个差事干,而不会过平庸的日子。可是,曹振镛却没有吃老子的本,而选择了发奋读书,总想有一天靠自己的能力,要超过他的父亲。

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782年的乾隆时期,27岁的曹振镛便高中了进士,大考三等,入选庶吉士,成为一名朝廷的青年后备干部。

这完成了他的一个小目标,和他的父亲一样,端上了铁饭碗,正式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证明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没有白费,也初步说明自己有一定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品能兼优,持续进步。

嘉庆皇帝即位以后,1798年,曹振镛大考二等,43岁任职工部侍郎、吏部侍郎,成为当朝二品的大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

1806年,51岁升工部尚书,奉命撰《高宗实录》,加太子少保,又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个时候,就是正部级,已赶平了他父亲的职务,甚至略高一筹。

曹振镛能够获得嘉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与他的人品、努力有着绝对关系。他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守法遵纪,不淹没博学有才之士;对到金殿面试的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看似不出名的成就和业绩,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态度。乡试、会试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也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和公务员选拔,既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他一心为公,以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为原则,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毫无私心,这样的官,如何会不受到皇帝的赏识。之后,又调了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升体仁阁大学士。

古代的皇帝,最不喜欢拉帮结派的官,而他就与此无缘,也没有这个心。不单是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而且重大环节都是亲力亲为,绝不让工作出差错,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恭谨有度,直上青云。

道光元年,曹振镛的官阶更是直上青云,成了武英殿大学士,为正一品的官衔,也成为了道光皇帝的心腹,掌管军机处长达15年之久。按照现在的官职评,他相当于副国级的干部了,类似于外日本的首相。

曹振镛在道光时期所达到的高度,远远地超过了他的父亲成就,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在道光七年,清朝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曹振镛是给皇帝下决心的强力支持者,既巩固了帝国疆土,也彰显了皇权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十五年(1834),曹振镛病故,时年81岁,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在满清12个皇帝期间,官员死后被赐谥“文正”的仅有八个人,曹振镛就是其中之一。

而另外7个文正,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曾国藩、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 其中,汤斌和刘统勋以理学名臣受谥;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则是以帝师身份受谥;而曹振镛和曾国藩一样,都是因为功劳受谥。

曹振镛为什么能得到道光的信任呢,《清史稿》曹振镛本传记载:“宣宗治尚恭俭,振镛小心谨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振镛死后,道光皇帝对他的评价:“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

从曹振镛的本传记载和皇帝对他的评价,通俗地说,他是一个品格端正、实心办事、表里如一,有大局观念,办事不带私心,又能时时刻刻以皇帝的目标为马首是瞻。这既体现了他把自己的身份摆得很正,又能够踏实办事,是真正让皇帝放心。

结语。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能干的文武大臣,皇帝喜欢他们的时候风光无限,皇帝变脸的时候,立刻会被贬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满门抄斩的更是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很多的时候,皇帝是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别人篡夺,而采取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一种手段。

曹振镛能屹立三朝而不倒,道光皇帝给他的评价,说得非常到位。很多时候,大臣们就是一个执行者,你怎么想把皇帝安排的工作去踏踏实实地干好,而不是处处打自己的小算盘。

清朝的和珅,在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他虽然也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可是他都是打小算盘,没有大局观念,更多的是在谋取个人私利。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起来,曹振镛是依靠人品、实干、无私、大局观和进取心,成为历经满清三个皇帝而不倒的能臣,他所体现的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品格,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